约3090字。
二十 孟子二章
原创:吉大附中 田志伟tianzhiwei01@163.com
学习效果检测
课前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
郭: 环:
池: 兵:
空乏: 拂乱:
恒: 作:
2.孟子,名 ,字 , 时期
家、 家,是 家思想代表人物,后世常“ ”交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
3.“天时”指: ;
“地利”指: ;
“人和”指: ,
和下文“ ”、“ ”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列举六个人物,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课后练习
《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而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词语。
去: 域:
畔: 顺:
喻: 征:
举: 降:
2.“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同属“天时”、“地利”、“人和”中哪一范畴?这些条件不足依靠,作者主张什么方式“域民”、“固国”、“威天下”?
3.君主须“得道”,百姓亦须“得道”;商人要掌握经商之道,学生在掌握学习之道。你认为我们在学习中应遵循的“道”有哪些?
4.用课文原句回答:
⑴一具人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
⑵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
⑶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此可联想到一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