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40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赤壁赋》集体备课教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
课题 《赤壁赋》 备课人 肖赤峰 时间 2014年2月10日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知识。
2、把握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理清行文思路。
3、掌握本文景、情、理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
4、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5、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理解作者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知识。
2、把握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清行文思路。
3、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理解作者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结合练习册自主记和知识储备(背景、赋相关知识),
以自学、讨论为主,教师适时点拨,翻译全文,疏通文意。反复采取自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感受赋的音乐美。注意朗读指导。第二课时重点理解主客问答部分,深味其中蕴涵的情感与哲理,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一、导语:
黄州是幸运的,这片僻远的土地因为一个人命运的磨难而见证了中国文学最辉煌的一页;赤鼻矶是幸运的,这片平凡的山水因为一个美丽的错误而千古传名。青山有幸,江水有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走进赤壁那个幽远的秋夜,在清风明月中感悟作者对于生命和未来的哲思。
二、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思考: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