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2张,文字材料约1330字。

  《扬州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及“清冷”的意境。
  教学重点
  目标2和3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旧课
  略。
  二、导入新课
  由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对比中引出姜夔。
  三、整体感知
  1.姜夔
  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鉴等名公巨卿往来。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精音乐,擅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今存词80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白石写词喜欢立题加序。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等。
  2.解题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
  3.相关背景
  宋孝宗淳熙三年丙申(1176)冬,姜夔由鄂中沿江东下,路经扬州睹景感怀而作。扬州在唐、宋时期,都是繁华的名城。宋室南渡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