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六 国 论》教学设计01.doc
《六国论》01(共45张PPT).ppt
《六国论》朗诵.rm
《六国论》同步练习01.doc
《六 国 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中例证、对比、分层、引用等论证方法。
(二)学习本文极有分寸的论证语言。
(三)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案”的论题的本意。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六国论》是一篇史论,它的作者苏询,是一位充满忧患意识、关心国家命运的封建进步文人。关于苏询,课文注释中已经有简洁介绍,如果愿意进一步了解,可参看宋史本传(见附录)。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是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说服力强,能切中时弊。欧阳修很赏识他的论文,在嘉祐年间,曾把苏询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城,文人竞相模仿。因此苏询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祐集》。课文《六国论》即选自《嘉祐集•权书》,原题《六国》,后世选本多题为《六国论》。“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
苏洵的《六国论》到底切中了宋王朝的什么时弊?他在文中怎样通过评史来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些主张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这是我们学习时要注意的。但《六国论》毕竟用文言写成的,因此,要读懂这篇文章,就必须注意文言词语的积累,明白词义的古今差别,知道对与今天不同的特殊句式该如何翻译等,这些在学习时也不可忽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预习指导。
1.关于课文的“预习提示”,这是我们质疑的钥匙。“预习提示”共四小段。首段介绍了作者的写作动机。为对此加深理解,请认真阅读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介绍。同时,在阅读课文时了解作者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第2小段,介绍了论证特点。读课文时应思考作者使用了哪些历史事实,如何进行“充分分析”,文末又如何联系北宋实际的。
第3小段,介绍了文章的结构。这对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很有作用,它实际上是全文的结构提纲。读课文时可以—一与之对照,细加体味。
第4小段,是对本文写作特点的评价以及提醒我们读时要用历史
……
《六国论》同步练习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
B.《六国论》和《过秦论》的“论”都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
C.苏洵的《嘉祐集》之“嘉祐”二字取自苏洵的书斋名。
D.《六国论》的中心句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 率赂秦耶 率:全部
②思厥先祖父 厥:代词,其
③暴霜露,斩荆棘 暴:bao 暴露
④暴秦之欲无厌 厌:厌烦
⑤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
⑥始速祸焉 速:很快
⑦洎牧以谗诛 洎:ji 等到
⑧当与秦相较 当:应当
⑨或未易量 易:轻易
⑩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侵略
A.①③⑤⑦⑧ B.①②⑤⑦⑨ C.③④⑥⑧⑩ D.②④⑥⑨⑩
3.下列句子中有相同的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④日削月割,以趋于王
⑤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四组句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