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00字。
创设多样情境,激励自主学习——联想、想像在写作中的运用指导
天台平桥中学 范小妮
一、背景
一堂45分钟的课,假如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沉闷单调的话,学习就会变成枯燥乏味的机械运动。而学生要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一直保持良好的兴趣和注意力,相当不易。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台湾学者徐新逸认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应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并提供一个有助于强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环境。苏联教育心理学家 LevVgotsky 亦认定学习过程其实等同于文化背景与社会互动的组合,提出教学者应多关注学习活动中的情境创设。情境教学要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优化结构,优化途径,优化过程。小说、电影、电视、音乐、图片、游戏等等都是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所关注的热点,也是创设情境的好媒介。但如何在课堂上使用?
对此,我进行了思索。恰好,学校下达了一个关于新课改的全校性展示课的任务。我注意到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个难点,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一般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师习惯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自主积极性的激发,学生一说到写作文就叫苦不迭。于是我在激发学习自主积极性方面作了些有益的尝试。
二、过程
上课前十分钟休息,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播放了一段以神秘园的音乐做背景的flash 动画《秋韵》,来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可能是因为公开课,上课时学生的“老师好”喊得特别响亮。
师:“从刚才的问好声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似乎对本节课充满着期待。这令我很开心。呵呵,为了表示感谢,我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
学生一听有礼物,个个乐开了花!他们一脸兴奋,满心期盼,就是那些平时不爱听课的学生也瞪大了眼睛,直起了身子。
我从讲台下拿出一个包装得极精美的礼物盒,托在手上。
师:“你们猜猜是什么?”
“糖!”
“苹果!”
“饼干!”
“书!”
“玩具!”
学生七嘴八舌,我笑着拆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纸,从中拿出半块砖头——半块很普通的红色砖头。
学生们一下子全笑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