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50字。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4 年第四届“中语杯”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赵学东/执教、整理
  师:同学们好! 我来自山东,虽然是第一次来湖北,但我早就知道荆楚大地人杰地灵,还是鱼米之乡。来到这里后,我被茂林修竹、亭台楼阁和淼淼江水深深感染。我国古代有一位文学家生在四川,成名于湖北,在距离我们这里三百公里的黄州,他留下了生平最瑰丽的篇章。他就是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于黄州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
  (师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因为,不诵读就不能领会文章的意蕴。下面,同学们挺直腰,捧起课本,自由地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要读准字音和停顿。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有的还很动情。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读一遍这篇文章?
  (一生朗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挺流畅,有的句子还读得很有感情。
  师:哪一句读得有感情?他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一句,他读时的语气很强烈,有点清高的感觉。
  师:他读得这一句确实有味道,你的点评也很到位。现在,同学们带着刚才听读过程中获得的启发齐读一遍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要想真正读出文章的情味,必须走进文本,理解和揣摩作者笔下的情感。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运用《古代汉语词典》,试着翻译一遍课文,读懂文章大意,不懂的词句用笔标画出来。
  (生自主通译全文。)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自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生分组讨论,师参与其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