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940字。
6. 关于《红楼梦》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以“小说家者言”谈到创作动机时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又,空空道人“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可见,无论《红楼梦》的内容如何丰富,“使闺阁昭传”“谈情”是它的主题。
■《红楼梦》综述
故事从女娲补天单单剩下的一块石头说起,直接触到中国文化的一个源头──创世神话,具有强烈的宇宙人生意识。这块顽石后来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走了一遭,即为贾宝玉,从而演绎出一部《红楼梦》。作者给贾宝玉的定位是“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就注定了他作为封建大家庭叛逆者的命运。小说的前五回,在结构上具有总领全书的作用。主要情节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及林黛玉进贾府开始,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揭示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势力及相互关系,通过“贾宝玉神游太虚境”预示出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尔后,通过秦可卿之死,王熙凤协办丧事,进一步展开人物生活的场景。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肇自前世的“木石前盟”。第一回书交代,无才补天的那块顽石成为警幻仙子赤霞宫的神瑛侍者,曾以甘露灌溉一棵“绛珠草”(下凡为林黛玉),此草曾许以“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故宝、黛初见,黛玉即“大吃一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然而,宝黛的爱情从一开始,便受到“金玉良缘”的魔咒般的干扰。小说第八回写到,宝玉生下来时带着的通灵宝玉与宝钗从小带着的一个金锁“会面”,从此“金玉良缘”的佳话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宿命。而在这背后,无非是通过联姻来巩固的四大家族利益的选择。《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高鹗用了两回的篇幅演绎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即第九十七回的“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第九十八回的“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大观园中,少男少女们吟诗作画,尽是儿女情态,宛若生活在世外桃源;大观园外,贾府各阶层的矛盾斗争及整个封建大家庭的肮脏堕落在不可收拾地蔓延。作者把宝、黛、钗的爱情纠葛放到了大观园的小舞台上演示,同时又以贾府这个舞台为背景,表现了贾府内外诸多人物的故事和命运,堪称是一部用文学语言写就的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
除了宝、黛、钗外,书中着力刻画的人物还有王熙凤。她小字凤哥,绰号“凤辣子”,小说中常称之为“凤姐”。她出身于“四大家族”的金陵王家,是贾琏的嫡妻,贾赦与邢夫人的长媳,王夫人(贾宝玉之母)的内侄女,协助王夫人处理荣国府的日常大小事务,是贾府统治权力的执行者。她聪明美丽,口齿伶俐,精明能干,又机关算尽,贪权好利,心狠手辣。她是曹雪芹笔下最为活跃的人物,集美恶于一身,形象丰满,是《红楼梦》全书故事的支柱人物之一。
另外,《红楼梦》一书对大观园里的众姐妹也有细致入微的刻画。如探春,是贾政(贾宝玉之父)与赵姨娘之女,贾府的三小姐,浑名“玫瑰花”。庶出的身份使她厌恶生母而亲近王夫人、贾宝玉。她俊美秀丽,超凡脱俗,有才干有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