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导学案约4750字。
课题:《陈情表》导学案
编写人: 审查人:
【学习目标】
1、 熟读并背诵全文,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和相关文化常识。
2、 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的特点。
3、 鉴赏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4、 鉴赏本文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5、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学习重点】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学习难点】
1、 文章的严谨的逻辑性
2、 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3、 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学法指导】
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书下注解和相关工具书来翻译课文。
2、 反复地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
3、小组协作,采用讨论、交流、探究的方式来解决一些难点问题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二、相关知识介绍
1、李密(224—287),一名( 虔 ),字( 令伯 ),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初仕蜀汉,后仕西晋。李密有《陈情表》流传于后世,被传颂为孝道的典范。
2、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秦汉时 “表”用来陈述衷情的,秦汉以后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围有所变化,可以论谏、劝请、陈乞、进献、推荐、庆贺、慰安和讼理、弹劾等,故又有“表体多包”之说,可见“表”的应用在一定时期内是比较广泛的。 “表”的格式:一般在开头称“臣某言”,末尾称“臣某诚惶诚恐、顿首”、“死罪死罪”,最后落“某官臣上”。
3、写作背景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泰始三年(267)李密44岁,晋武帝立太子,征其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为此上《陈情表》。
三、整体感知
1、正音正字
闵(mǐn)凶 险衅(xìn)夙(sù) 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 僮(tóng) 床蓐(rù)茕茕(qióng)孑立 逮(dài)奉圣朝 逵(kuí) 逋(bū)慢 笃(dǔ) 拔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