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20+2270字。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蕴藏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2、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领会本文的写作目的。。
3、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
鲁迅的语言艺术。
【学习难点】
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方法。
【学习安排】2学时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 家、 家和 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母亲是鲁瑞,父亲是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作品及简介:小说集《 》《 》《 》、杂文集《 》《 》《 》《 》、散文诗集《 》、散文集《 》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第一篇白话小说《 》。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沈钧儒手书)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
《记念刘和珍君》训练案
【夯实基础】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歌当(dàng)哭 菲(fěi)薄 寥落(liáo)
B、桀骜(ào)不驯 莽(mǎng)原 儆(jìng)戒
C、折(zhé)本 威慑(shè) 立仆(pū)
D、抚恤(xù) 山阿(ē) 陶潜(qiǎn)
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告:正面。 深味:体会。
B、长歌当哭:当作,代替。 首当其冲:面对着,向着。
C、依稀:模模糊糊。 黯然泣下:小声哭。
D、赁屋:租借。 恢复旧观:观点。
3、对下文理解最为恰当的一句是( )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人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A、对段政府的残酷屠杀,作者感到极大的哀痛和愤怒,因此要写文章进行斗争。
B、“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是本段的中心句,表明自己要在痛定之后来写作文章进行反击。
C、段政府的残酷屠杀,使作者感到极大的悲愤,而反动文人的造谣、诋毁,又使作者感到极大愤怒,因而要写文章进行战斗。
D、文中的“学者文人”指依附军阀政府的势力迫害进步学生的校长杨荫榆。作者对他的做法十分愤怒,因而要写文章批驳。
4、对下列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A、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揭示了沉默的结果,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与激励。
B、运用反复、对偶的修辞,突出沉默的作用,表达作者最大的愤怒。
C、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表达作者的愤怒,并呼唤激励后死者,语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