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的探索
大新东门职中:黄新伟
中学教育科研是一项开创性、探索性的工作,而学校教研组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场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原有的教研制度在教研理念、活动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不适应性。因此,重树教研新理念,发展、丰富和完善学校教研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笔者担任多年的学校教研组长,对构建学校学习型的教研组积累了一些经验,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以保障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持续不断地变为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从而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这是一所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名师群体崛起的温床,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和有效动力。
一、树立教研新理念
随着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学习化社会时代,教育科研已悄然走进我们中学教师的教学生活,要求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新的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因此,学校的教研理念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变化,认识到学校教研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应当具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应当树立学校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场所的新型教研理念,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传统的学校教研主要是组织教师学习,共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关注不够,这导致有的教师从教数十载,其专业发展水平还停留在入职初期。基于对传统教研的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建立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是非常必要的。从教研组对教师的培养来看,传统的方法大多是采取“以老带新”的形式,而学习型的教研组主要方式是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教研组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加强学科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以“改进实践,合作参与,公开讨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正所谓“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教师即专家,发展即成果。”从而促进教研组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
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教师在这种组织中共同学习,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互相砥励,不断提高自己,反思并勇于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因此,构建学习型的教研组,能够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研究的氛围,这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
二、发展、丰富和完善教研方式
教师的研究要立足于教研组。目前有的学校教研组存在“只教不研”,“教研脱节”的现象。首先是学科专业化的分工制造了隔离带,从而把一个组织分割成相互独立且相互冲突的领域;其次,过分强调竞争,削弱了合作;再次,对组织学习听之任之,缺乏目的性、计划性,从而削弱了教师的学习能力。因此,构建学习型的教研组,应发展、丰富和完善各种教研方式,促进教师科研意识的提高、促进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1.实施教师合作备课方案,倡导合作学习
通过教师合作备课改革,把教师从繁重的教案写作中解脱出来,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变传统的抄教案为实质意义上的备课,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教研组是这样做的:开学初第一周由教研组长主持分配好本学期每位教师所准备的内容,原则上先由每位教师承担一单元,其余由本教研组的高级教师或有高学历的骨干教师再分担,促使高级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起到示范榜样作用;然后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教研活动,教师轮流主讲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教材的理解与设想,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倾听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在交流争议中使群体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在组里通过后,可发给本组教师人手一份,作为教师合作备课的成果,供每位教师在实践中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