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道小题,约8100字。

  老河口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错误的一组(     )
  A.堤(dī)沙     罗绮(qǐ)    骤雨(zhòu)     淘(táo)尽
  B.故垒 (lěi)   公瑾(jǐn)    酹(lèi)酒       狼狈(bèi)
  C.凝噎(yī)     一蓑(suō)   萧瑟(sè)       料峭(qiào)
  D.玉簪(zān)    舞榭(xiè)   巷(hàng)道     遥岑(cén)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组(      )
  A.揠苗助长  尸骸  两全其美  城隅   B.脉膊  烦躁  贤惠  惊愕
  C.窟窿  半晌  弥补  斡旋  松弛     D.愤然  啼哭  撕碎  混账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4月8日上午蒙蒙细雨中,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      ,
  ,       ,      。      ,      ,表达了中华儿女“祈福北京奥运盛会”的心愿。来自海内外的2万多名炎黄子孙共拜华夏始祖,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
  ①邓亚萍.许海峰.熊倪等29名历届奥运会冠军走到祈福树下
  ②高大的汉白玉雕塑的黄帝坐像,神情庄严
  ③将刻有祝福奥运文字的红色祈福牌悬挂在祈福树上
  ④距黄帝坐像50米的正前方
  ⑤金黄色的枝叶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⑥一棵高7米.象征着中华根脉的祈福树
  A.①③⑤⑥②④ B.②④①⑥⑤③ C.②④⑥⑤①③ D.⑥⑤②④③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江西东乡县、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发现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采取了捕杀和紧急强制免疫,疫情已得到控制。
  B.古城淮安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洪泽湖、铁山寺、明祖陵、周恩来故居等名胜古迹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当今社会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D.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的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宴招待,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红楼梦》)
  B.爱斯梅拉达是个美丽而纯洁善良的法国女郎,当她看到卡西莫多在受刑台上干渴难耐的情形时,毫不计较卡西莫多相貌的丑陋以及曾经劫持过自己,走上刑台,大声质问围观的人为什么不给他水喝,并拿起水壶给他喂水。(《巴黎圣母院》)
  C.小说中许多人如佩葛帝、海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史蒂尔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卫•科波菲尔》)
  D.高家的丫头鸣凤,为了反抗被嫁孔教会冯乐山的命运而投湖自尽。事后觉慧悲痛地来到湖边。觉民劝他忘记此事,但觉慧却疯狂地拍打自己的胸膛,他认为自己是杀鸣凤的凶手,认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都是凶手。(《家》)
  第II卷(非选择题)
  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论述文阅读(9分)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