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文字资源约8460字。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湛江题诗“一寸河山一寸金”
1961年,郭沫若到湛江题诗“一寸河山一寸金”;寸金桥,坐落在赤坎区西侧。始建于1925年,原为遂溪麻章区绅民所建。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1959年重修,重修后的寸金桥为水泥铺面单孔石桥,长19米,宽12米,两侧各立栏柱18根,桥西头立碑一方,记抗法斗争事迹始末。1964年2月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来湛,为桥题诗:“不甘俯首听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隔自由云。”郭沫若有“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1986年7月,市人民政府再修寸金桥,桥宽扩至22米、伸长24米,为水泥钢筋结构。桥两头分别竖碑一方,碑上分别记载董必武“寸金桥”和郭沫若“一寸河山一寸金”手迹。
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投身新文化运动,创作了《凤凰涅槃》《炉中煤》等诗。1921年6月,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创立“创造社”,同年出版诗集《女神》。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卓文君》等。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创作了以《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