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00字)
语文优质教案选
<<我的空中楼阁>>
导学目标:
1. 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对筑在山上的一所家居小屋的抒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2.细腻感受、赏析本文清新、明快、生动的语言。
3. 领略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的追求。体会文章以实寄虚的写法。
导学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学习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定景换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资料:
李乐薇(1930- )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大陆教材所选用的第一篇台湾本土作家的作品。“空中楼阁”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曾引用此语:“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所谓鉴赏,马克思解释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教学时应用恰当的方法挖掘、唤醒、鼓励学生领悟文章的美,引导他们进入文章的心中景、意中画,使鉴赏成为一种真正的享受。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背一背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生背诵)。这篇托物言志的美文借“陋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旨在表达陋室不陋,在于室主的道德高尚,含有对自己激励和对权贵愤懑的意味。 “惟吾德馨”句表达了作者的心志。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通过写自己的居室表达自己志向的作品。不过她是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我们来读一读,体会它托物言志的写法、辞意双美的特色。请大家注意,看看本文有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作者心志的句子?
2.朗读课文
全班自行朗读,指定两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提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明快、乐观的,要带着欢快的感情,读出明快、跳荡的节奏来。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诵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1)读出结构美
①朗读时注意揣摩全文的大的层次及层次内的逻辑关系。请学生默读全文并思考:“我的空中楼阁”是一个偏正词组,重点在交代“空中楼阁”。文章是如何据此组织文脉的?
【明确】文章开头说小屋“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已易使人产生悬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远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瓦、墙、窗,颇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的院子”,而山路被称为“空中走廊”;到最后才点明,夜间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文脉即:山脊小屋悬空而立-树间小屋凌空而起-开放性院子作领空-山路作空中走廊-夜间小屋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