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配套课件、增分突破6份
第一部分 第五章 增分突破三.ppt
第一部分 第五章 增分突破二 实战演练.doc
第一部分 第五章 增分突破二.ppt
第一部分 第五章 增分突破三 实战演练.doc
第一部分 第五章 增分突破一 实战演练.doc
第一部分 第五章 增分突破一.ppt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增分突破一 筛选信息讲步骤,整合加工有方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诗译英法第一人
汪灵犀 张炜煜
8月22日,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在京举行颁奖仪式,代表国际翻译家联盟授予我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2014年“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这项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之一,首次由亚洲翻译家获得。
消息传来,93岁的许渊冲开心地说:“都说中国翻译理论不如西方,这次我拿到‘北极光’奖,可算是扬眉吐气了!”老人一辈子都在做翻译,发表的作品和出版的专著洋洋洒洒上百本,多到自己都数不清。他说:“文学翻译对我而言,一直都是一种享受。”
受教育良好、擅长绘画的母亲影响,儿童时期的许渊冲对美有很强的鉴赏力。表叔熊适逸是翻译家,他将剧目《王宝钏》译成英文,并在英国上演,引起全英轰动,萧伯纳都对此赞叹不已,表叔也因此在家乡名噪一时。在这些长辈的熏陶下,小渊冲逐渐养成了喜欢英语、爱好文学、追求美的习性。
少年时代,许渊冲爱上集邮。从邮票上看到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欧洲的萨尔湖、东南亚的大象、中亚的骆驼,这一张张小小的方格画,成了他看世界的窗口。14岁起,他就经常在报上发表谈邮票美的文章,这也是他最早的作品。
青年时代,他翻译了林徽因的一首诗《别丢掉》,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这成了许渊冲最早发表的一篇诗译作,也奠定了他在翻译诗词时要求自己不仅能用词准确,还需不损意境的基调。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许渊冲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翻译为英法韵文,既要工整押韵,又要境界全出。古典诗词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译后的英法韵文中也要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唯恐糟蹋了中国文化的美。他的老同学杨振宁说:“他特别尽力使译出的诗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从本质上说,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世界是幸运的,正因如此,许渊冲的法文版《唐宋词选一百首》《中国古诗词三百首》,英文版《西厢记》《诗经》《新编千家诗》等绝妙作品才能问世,其中有30首译诗被国外的大学选作教材。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每当灵感来临的那一瞬间,许渊冲往往喜不自胜,按他的话说:“人生最大乐趣,就是发现美、创
……
增分突破二 准确概括传主形象,深入分析传主的人格魅力
和品质特征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10年前,无锡学前街一所书香老宅迎来了一个灵慧可爱的婴儿。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这个婴儿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成就了与郭沫若、朱自清、钱钟书、徐悲鸿等大家齐名的声望,而他所诞生的那所老宅,也因他的俊敏与其家族的荣耀而独得“一门五博士,毓秀称翘楚”的美誉。
这美誉中的“毓秀”,正是他的名字——顾毓琇。
彼时,顾毓琇的家族在无锡可谓书香门第,名人辈出。无锡顾氏乃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之后,家中祖母为秦观后裔,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这一家人“具有极优美之家风”。
顾毓琇的大半生正值中国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帝运动”“抗日战争”……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也无时无刻不牵动着顾毓琇的心。
1929年他学成归国,在国内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同时身为文人,他将满腔热情诉诸文字,创作了一部部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
书生投笔从戎热,国士贡言献爆狂。
岂为揪杆争黑白,欲凫肝胆报炎黄。
这是顾毓琇在抗日战争年代写下的诗句,言辞间充满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热忱的报国之心。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好男谁说不当兵,好女今朝亦请缨”“不辞石柱中流砥,宁别沙坪万里征”。这些喷薄着性情与才华的诗句,无不凝固着诗人顾毓琇赤诚的爱国之心。
翻开顾毓琇的作品集,一首首诗词清雅、俊逸,无不流淌着他丰富的思想情感,渲染着他多姿的精神追求。伴着诗词的唱和,音乐的世界里他亦留下了自己的足音。
精通音律的顾毓琇,在我国古典音乐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日本音乐界对他极为称赞,称他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泰斗”。
顾毓琇对我国的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有着十
……
增分突破三 内引外联,深入探究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骑自行车买菜的村山富市
电话打过去,是村山先生亲自接的,一听说我去看他,很是高兴,约好第二天上午在他家见面。
第二天一早,车开到村山前首相的家门口,刚好遇到老先生骑了自行车从家里出来。我问他骑车去哪里,他说:“家内(妻子)一直腰疼,我去超市买点菜。”
老先生请我们进屋。屋子与两年前我第一次来看望他时的情景没有什么变化。门口依然整洁,屋内依然狭小。村山先生说,这房子是明治时代的建筑,已经有130年了。1945年,美军轰炸大分市,这一带的房子都被毁了,就剩下这一栋房子还在。“这是一栋幸运的房子,于是就把它买下来了。”村山先生说。
进了屋,村山夫人在家,曾经的“日本第一夫人”,是一个很慈善的老太太,躬着背,又是端茶,又是拿出豆馅饼。
我给村山前首相带去了一盒茶叶,是我的中国老家——浙江舟山市出产的“普陀山佛茶”。老两口特别高兴,忙打开盒子看,说“佛茶就是仙茶”。
与村山先生就着茶,谈到了中日关系,谈到了他与中国领导人的交往,也谈到了钓鱼岛问题。谈得最多的,还是他的人生故事。
村山先生有11个兄弟姐妹。“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是捕鱼的。这么多的孩子没法管,我是老六,所以父母亲对我很放任,也没有什么期望,有饭吃,不饿死就行了。”村山先生说。
小学毕业后,村山先生被亲戚带到东京,在印刷厂打工。白天工作,晚上就去夜间中学勤奋读书,后来还考上了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村山先生说:“刚进学校,就被征了兵,是陆军二等兵,后来升为军曹。”幸运的是,村山先生还没被拉去当炮灰,日本就投降了。东京一片废墟,他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村山前首相遗憾自己没有当过一天公司白领。回到老家后,他就当上了大分县渔村青年同盟的书记长。后来当选为市议员,又当选为县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