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有教学设计,约1840个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
(2)、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方法;反复品读,领悟文章深厚的内涵。
(3)、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会在困境中奋起。
2、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文章深厚内涵的挖掘与体会。
【学习难点】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会在困境中奋起。
3、教学过程.
【导入】有效导入,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在08年5月12号四川省发生了特大地震,这次地震给整个四川省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当时温家宝总理来到了北川中学为学生们讲了一节历史课并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多难兴邦,纵观历史长河我们知道了多难不一定会让一个国家倒下更多的是让一个国家愈挫愈勇,更加兴盛。接下来我们再来观察这幅图片,温水煮青蛙,安逸的环境让它没有了危机意识,最后死去。这就是在告诉我们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这篇文章。看看他是怎么论证这个道理的。
【活动】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教师直接找学生疏通文意,一读一译。每组派遣两名同学完成。疏通文意后教师找个别同学回答重点字词的解释。
2、交流讨论:
(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又想要说明什么?
【明确】共同:都出身卑微转变为显贵,历经苦难磨练,但最终都被提拔任用,有所作为
目的:说明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证明生于忧患
教师直接找每组成绩稍低的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并且总结每个学生的答案。最后教师明确这个问题的答案。
(2)孟子给我们列举出了这些人物都能成大事,那么请你举一举古今中外与之同类型的人物。教师可以每组找两名学生回答,并且给予肯定和加分。
(3)既然我们想成大事要经历磨难那么作者在第二段中作者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哪三个方面?磨练目的是什么?教师可以给学生3分钟时间自己归纳,之后和组内人员讨论交流各自意见。并选出代表汇报答案。教师最后明确。
【明确】内心——苦其心志
身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