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课件+配套文档:阅读与鉴赏第1章文言文阅读
阅读与鉴赏第1章文言文阅读 热点题源.docx
阅读与鉴赏第1章文言文阅读 热点题源.pptx
阅读与鉴赏第1章文言文阅读 题点训练二文言文翻译.docx
阅读与鉴赏第1章文言文阅读 题点训练二文言文翻译.pptx
阅读与鉴赏第1章文言文阅读 题点训练一文言断句.docx
阅读与鉴赏第1章文言文阅读 题点训练一文言断句.pptx

  热点题源
  §1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宋代文治、武功略逊汉唐,然经济的发达、文化的昌明、思想的繁荣则远超汉唐,近代大史学家陈寅恪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天水一朝。而要了解这一光辉灿烂的时代,《宋史》将是一部很好的入门参考书。
  近年来,《宋史·孙傅传》《宋史·刘敞传》《宋史·赵立传》《宋史·曹彬列传》《宋史·张咏传》《宋史·郭浩传》《宋史·萧燧传》《宋史·何灌传》《宋史·康保裔传》《宋史·查道传》《宋史·赵良淳传》《宋史·朱昭传》《宋史·李迪传》《宋史·廖刚传》等诸多作品先后入选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
  《宋史》的特点:
  ①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
  ②体例完备,融会贯通。《宋史》融汇了以往纪传体史书所有体例,纪、传、表、志俱全,而且有所创新。如外国和蛮夷分别列传,这就分清了国内的民族和国外的邻邦的界限。《宋史》的列传比前代史书都丰富,共收入两千多人。“五代史”中未列传的重要人物,如韩通,《宋史》把他与拥周反宋的李筠、李重进一同列入《周三臣传》里,既弥补了“五代史”的不足,又反映了韩通等三人的历史作用。
  ③最大的缺点是比较粗糙。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短短两年零七个月,而且时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因此编纂得比较草率。另外,《宋史》尊奉道学(理学)的思想倾向很明显。还有《宋史》否定王安石变法,尊崇道学,将变法派吕惠卿、曾布、章敦等人列入奸臣传,南宋权奸史弥远祸国殃民,却未被列入奸臣传。这也反映了元朝史官认识问题的局限性。
  热点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危素,字太朴,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
  ……
  题点训练二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考情回顾
  设问方式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例】(2015·全国卷Ⅰ)第7题,(2015·全国卷Ⅱ)第7题,(2015·山东卷)第13题。
  审题要点 一审语境,包括两点:
  ①审译句的外部语境,即上下文。这一点易被忽视。
  ②审译句的内部语境,即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
  二审得分点,得分点有三:
  ①关键词语,包括重要实词(注意通假、活用等)、虚词及个别疑难词。
  ②特殊句式。
  ③句意通顺。
  答案要素 把握整体+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特殊文言现象+字字落实,一一对译+回头检视。
  真题例示
  (2015·山东,13)原文见本书P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答案 (1)国家安危,全在于将军。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
  (2)士兵们并不是愿意死亡和乐意受伤啊,只是因为将军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冷暖饥饱,并且明确地了解他们的辛劳艰苦啊。
  解析 按照翻译句子的思路,可根据分值找出各
  ……
  题点训练一 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考情回顾
  设问方式 ①客观选择题,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例】(2015·全国卷Ⅰ)第4题,(2015·全国卷Ⅱ)第4题,(2015·山东卷)第11题,(2015·重庆卷)第8题,(2015·广东卷)第7题,(2015·湖南卷)第7题。
  ②主观题,用斜线“/”给文言文断句。 【例】(2015·湖北卷)第13题,(2015·浙江卷)第19题,(2015·四川卷)第12题,(2015·江苏卷)第20题
  答题要点 ①首先抓住文言语句中一些形式的内容,主要是特殊的虚词,进行简单的断句。
  ②其次从句式的角度判断排偶、顶真等句式,还可以看有没有“曰”等引出下文的词语。
  ③然后从内容上看各分句或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陈述对象和复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④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要求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真题例示
  (2015·江苏,20)阅读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 一 言 一 行 之 可 纪 述 者 靡 不 旁 搜 广 辑 因 文 析 类 以 成 一 家 言 其 大 要 采 诸 序 记 杂 文 之 行 世 者 而 不 敢 妄 缀 一 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