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三大“分点”译到位,文言翻译拿高分配套课件、技巧点拨6份
第二章 学案3.docx
第二章 学案2.docx
第二章 学案4.docx
第二章 学案2.pptx
第二章 学案3.pptx
第二章 学案4.pptx
学案2 回归语境,翻译当先理解
学案略语 文言文翻译仍是二轮复习的重点,也是令考生最为头疼的部分。因为经过一轮复习,很多考生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都能准确把握,字字落实,但翻译出来的句子往往还是支离破碎,词不达意,得分并不高。其中症结在于太在意“翻译”而忽略了“理解”。《考试说明》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理解”在前,“翻译”在后。什么是“理解”?就是让词语回到句子,让句子回归段中乃至全篇,总之,就是回归语境。这也许是走出翻译困境的唯一途径。考生不仅要强化语境意识,而且要把这种语境意识用于翻译实际,进而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不断提高翻译能力。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①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②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选自《后汉书·邓训传》)
注 ①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迷吾,部族首领。②县官:此处指汉家朝廷。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译文:
(2)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
译文:
(3)训初厚于马氏,不为
……
学案4 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
学案略语 近几年,各省市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的评分标准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不仅强调常规采分点(如重要词语、特殊句式)的落实,更强调句意的准确、译文的通顺。也就是说,即便你把全部常规采分点都翻译到位了,而句意不正确、不准确,恐怕也很难得分,起码得不了满分。这就给考生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翻译中句意不准、文意不通的情况有哪些?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本学案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在翻译时做到“文意准顺、满分保证”。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元行钦,幽州人。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你!”行钦目直视曰:“先帝何负于你!”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改)
(1)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4分)★
译文:
(2)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
译文:
(3)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3分)★
译文:
话说“陛下”
本文段中元行钦称庄宗为“陛下”,它是对皇帝的特称,相当于“你”。古代臣子不能直接上宫殿见皇帝,有话要经过台阶下的侍卫传达,这些侍卫就是“陛下之士”,时间一长,人们便把“陛下”作为皇帝的代称。从修辞角度讲,这是一种借代手法。
答案 (2)如今让我到了这样的境地,你们怎么办呢?(要点:“俾”“何如”。)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已而不雨,至于八月,菽粟死高田。畿之民诉其县,不听;则诉于开封,又不听;则相与聚立宣德门外诉于宰相。于是遣吏四出视诸县。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最后视者还,言民实灾,而吏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天子闻之恻然,尽蠲畿民之租。
余尝窃叹曰: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扶风为县,限关之西,距京师在千里外,民之不幸而事有隐微者何限!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而民之志得不壅而闻于州,州不壅而闻于上;县不壅而民志通者,令与主簿、尉达之而已。(选自欧阳修《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
(1)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
译文:
(2)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