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课件+配套文档:阅读与鉴赏第2章古诗鉴赏
  阅读与鉴赏第2章古诗鉴赏 热点题源.docx
  阅读与鉴赏第2章古诗鉴赏 热点题源.pptx
  阅读与鉴赏第2章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docx
  阅读与鉴赏第2章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pptx
  阅读与鉴赏第2章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三对比阅读.docx
  阅读与鉴赏第2章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三对比阅读.pptx
  阅读与鉴赏第2章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诗歌情感.docx
  阅读与鉴赏第2章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诗歌情感.pptx

  热点题源
  §1 王 维
  王维的《过香积寺》《秋夜独坐》《新晴野望》《山居即事》《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等诗作曾先后入选各省市的夏、春季高考题。
  王维早年受道家思想影响,在精神上去欲求真,追求自然美好的意境,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后期他因社会的打击而彻底禅化,晚年专诚奉佛,被称为“诗佛”。后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
  他的作品特点:
  ①山水田园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逸萧散的情趣,如《鸟鸣涧》《辛夷坞》等。
  ②边塞诗,多豪迈昂扬、意境雄浑,是诗人自己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的流露,也是盛唐气象的反映。如《从军行》《观猎》《使至塞上》等,另外如,《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
  ③咏史诗,如《西施咏》《班婕妤》《息夫人》等,悲惋深沉,讽喻时事,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④赠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
  热点预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头吟
  王 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①。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②,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 ①太白: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为主征战杀伐之星。②典属国: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品阶不高。
  (1)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
  题点训练二 诗歌手法
  诗歌手法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考情回顾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例】 (2015·天津卷)第14(2)题,(2014·重庆卷)第12(1)题。
  ②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请简析。 【例】(2015·安徽卷)第9题,(2015·湖北卷)第14(1)题。
  ③这首诗是如何抒情(描写)的? 【例】(2015·全国卷Ⅰ)第8题,(2015·浙江卷)第22题。
  ④请赏析某句(某联、某片)的妙处。 【例】(2015·全国卷Ⅱ)第8题,(2015·四川卷)第13(1)题。
  审题要点 ①审概念。题干中出现的“表现手法”有广狭之分,广义的,包括所有的艺术技巧,等同于“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狭义的,专指与修辞手法相并列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言志(象征)、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等。
  ②审明暗。明考型是指题干要求直接答出表现手法;暗考型是指题干要求“赏析”“怎样描写(抒情、表现)”,一般要答出表现手法。
  ③审数量。若题干中有“哪种”“何种”“最主要”等字眼,则只能答一个;若有几个同时满足,则要“多中取主”(选最常用、最主要的),“大中取特”(选特征特别鲜明、特别明显的)。若题干中有“哪些”“多种”“主要”等字眼,可以多写,但不能相互矛盾、对立,否则判为0分。
  ④审步骤。如果题干只要求说出,则直接回答即可;如果题干要求“分析”“赏析”,则要用完整步骤(指+析+点)。另外,要视分值而定步骤。若3分以上,则要用完整步骤作答。
  另外,题干未明确要求答“表现手法”的,则要看题干问的是局部还是全诗,若问全诗,则首先且必须从表现手法角度回答;否则,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是表现手法。
  答案要素 简单型:明确答出表现手法的概念即可。
  完整型:三步走——指(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析(分析该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点(点明表达效果)。
  真题例示
  (2015·长春模拟,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姜 夔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1)赏析首句“细草穿沙雪半销”的妙处。
  答案 诗歌运用了
  ……
  题点训练三 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考情回顾
  设问方式 ①不同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 【例】 (2015·北京卷)17、19题,(2015·浙江卷)第21题,(2015·湖南卷)第10(2)题,(2014·课标全国Ⅱ)第9题。
  ②同一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 【例】(2015·全国Ⅰ)第8题,(2014·山东卷)第14(1)(2)题。
  审题要点 ①紧扣要求。要看清比较鉴赏的内容及要求,依照要求作答,不可节外生枝,答案尽量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②搜寻信息。诗歌文字量不大,阅读时要看诗题、读注释、研提示,在有限的文字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找准关键词。
  ③推敲用语。用语(特别是常用鉴赏术语)要准确、简明、规范,答案力求表达流畅。
  答案要素 求同型:明确比较点,准确答出所比较点的概念即可。
  求异型:明确比较点,分别就比较点对不同诗歌进行具体分析。
  真题例示
  (2015·成都模拟,9)阅读下面两首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仙吕]后庭花
  赵孟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这两首作品,在写景方面和思想情感的内涵和抒发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