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课件+配套文档:阅读与鉴赏第3章论述类文章阅读
阅读与鉴赏第3章论述类文章阅读 热点题源.docx
阅读与鉴赏第3章论述类文章阅读 热点题源.pptx
阅读与鉴赏第3章论述类文章阅读 题点训练 三重比对,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docx
阅读与鉴赏第3章论述类文章阅读 题点训练 三重比对,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pptx
热点题源
§1 关于哲学探索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好奇,人们是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的。一个对事物和现象感到困惑和好奇的人,就感到了自己的无知,人们是为了摆脱无知而进行哲学思考的。
西方著名哲学家罗素说,哲学不是一般的知识,哲学的起源是由于我们要用一种非常沉毅的企图去追求一种真实的知识。
热点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对哲学的奇怪和糟糕的定义就是:哲学是一门由“纯粹的概念”组成的学问。真正哲学的生成不可能依靠编织纯粹、抽象的概念,而只能以我们对外在和内在世界的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如同伏维纳古所正确无误说过的,“伟大的思想来自我们的心”。
探索哲学的两个首要条件是:一是具备勇气坦白承认自己心中的疑问;二是把一切不言自明的事情引入清晰的意识之中,把这些事情作为问题加以探索了解。然而,要真心探究哲学,我们的精神思想必须处于真正悠闲、自得的状态之中。我们的精神思想不能追随任何实际的目的,亦即不能受到意欲的指挥。我们必须全神贯注于接收直观所见的世界和自己的意识所给予我们的教诲。
文学家把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之画面展现给我们的想象力;他们把这些图像活动起来,然后让读者尽量发挥自己的思想能力,以思考、琢磨这些画面。所以,文学家可以同时满足思想能力参差不一的人,不管他们是傻瓜还是智者。但哲学家却不以此方式展现生活,而是对生活抽丝剥茧,概括出成熟、完善的思想。在这一工作完成以后,哲学家就要求他的读者以哲学家本人同样的方式、以同等的程度思考事情。因此缘故,哲学家只有很小的读者群。据此,我们可把文学家比作带给人们鲜花的人
……
题点训练 三重比对,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
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考情回顾
设问方式 ①下列关于“×××(概念或句子)”的表述,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例】(2015·安徽卷)第1题,(2015·重庆卷)第4题。
②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例】(2015·全国卷Ⅰ)第2题,(2015·山东卷)第7题。
③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例】(2015·全国卷Ⅰ)第3题,(2015·山东卷)第8题。
审题要点 ①审题干:是“正选”(选择正确的)还是“负选”(选择不正确的)。
②审区间:如是概念理解或句子含意理解,答题范围多在某一段中;如是“下列理解和分析(推论)”,答题范围多在全文范围内。
答题要点 定位
↓
比对
↓
判断 ①定位:在宏观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迅速找出文本中对应的语句。
②比对:比较选项和原文对应的语句,找出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进行对照,如果选项本质意思不变就是正确项,反之就是错误项。
③判断:依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握选项实质,准确判断选项正误。
真题例示
(2015·山东)
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巴金曾经指出:“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