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5+9张,教案约800+3050字。

  作为生物的社会
  金昌市一中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过程与方法
  学会筛选信息,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探讨生命的现象,反思人类的行为方式,懂得尊重自然,共享自然的智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准确筛选信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品味文中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然科学论文,课文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足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激发思索。同时,本文又是一篇译文,学习中不必字字斟酌,句句计较,要着眼于整体理解,把握观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情境感染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图片,用一个词语描述图片内容。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圈出文中出现了哪些生物。
  四、深入研读,一探究竟
  1、小组讨论
  以蚂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等生物来命名各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详细介绍了生物的哪些行为活动?
  (2)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2、自主研读
  问题设置:(1)作者针对什么观点,什么现象,写作了这篇文章?
  (2)在科研领域,作者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完成方式:(1)学生齐读1、2两段,筛选信息。
  ……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金昌市一中  孔令杰
  一、教材分析:
  《作为生物的社会》是普通高中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⑤的第12课,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属于科普作品,教材编者也把它放在“自然科学小论文”单元。这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文中有大量篇幅描述一些群居性动物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行为,与人类比较,说明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学习本文,重在积累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理念和精神。
  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佳作。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读者既可以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以得到科学美感的熏陶。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认识人类只有尊重生物,借鉴生物社会群体性生活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全面的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必修三中也学过《动物游戏之谜》等知识小品文。他们对本课知识性、趣味性特点不会陌生。但本课运用了一些专业术语,欧式的翻译语言逻辑性强,作者还在文中运用了讽刺性幽默技巧,这都让学生对课文感到畏难。教学中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