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30字。

  闽侯六中学科备课教案
  编号:         
  年 级 高一 授 课
  教 师 苏燕 学  科 语文 日  期
  课 题 荷塘月色 课时安排 2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目 标 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
  3、熟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段。
  过程与方法目 标 通过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
  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而珍惜现今的生活,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热爱。
  教学重点及依据 1、领悟文中作者想暂时忘记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记,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矛盾情绪。
  2、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3、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教学难点及处理办法 1、为什么要联想到江南的采莲,为何要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  2、通感的运用
  教学方式及工具 诵读法:学生通过诵读体味文章中的美、讨论分析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吟咏着古诗中咏荷的诗句,清晨时分或晚霞之中漫步荷花池畔不失为一件惬意的事,可惜夏日不再,庆幸的是我们依然能欣赏到美景,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朱自清的脚步徜徉于清华园无边的荷塘月色。
  二、简介作者与课文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作家、学者。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代表作有散文与诗的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选入初中课本的有《背影》、《春》。
  三、整体把握课文。
  1、明确文章的体裁---写景散文。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问:文中所写的景有哪些?
  明确:小路夜景、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景色。
  3、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历,作者为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