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40字。
《赤壁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情况。
2、了解“赋”体的特征,鉴赏音韵美和意境美,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豪放达观的心态,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掌握本文的通假字、活用词、多义词、特殊句式。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学质疑
(一)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大文学家和书画家。少时即通博经史,善写文章。他多才多艺,诗词、散文、书法皆有卓越成就,其散文代表北宋古文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父苏洵,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2、关于赋
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
3、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4、给划线字注音
壬戌rén xū 酾酒shī 桂棹 zhào 余音袅袅niǎo
窈窕yao tiao 横槊 shuò 幽壑hè 山川相繆liáo
扁舟 piān 嫠妇 lí 匏樽 páo 舳舻千里zhú lú
蜉蝣fúyóu 旌旗jīng 狼藉jí 无尽藏zàng
愀然 qiǎo 渔樵 qiáo 枕藉 jiè 肴核既尽yáo(二)研读一、二节
1、朗读第一、二节,注意句读。
2、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圈出有疑问的地方,自主完成文言知识点的整理。
3、总结分类
通假字: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 )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舞,使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