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br>
《庄子》<br>
一、 教学目标:<br>
(一)了解庄子、《庄子》及其思想内涵。联系本课,要求学生理解本课所阐发的某些人生道理。对学生进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广阔胸襟的教育。<br>
(二)掌握出现在本课中的重点文言形式和字、词、句解释。<br>
二、 教学重点难点:<br>
(一)字、词、句的积累仍然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br>
(二)要把这篇短文中的思想意义挖深,挖实。特别是能够让学生能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广阔的胸襟。<br>
三、 教学设想:<br>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的体会是学生的参予性,由于受到各个方面的牵制,很难挖掘出来。所以看起来,文言文的教学始终显得死气沉沉。这是一堂公开课,从效果上来说,能否把这堂课上得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想已是评价这堂课好坏的重要参数。<br>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多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br>
从教材的处理上,我受到了教材中练习一的启发,把课文中的出现的几个成语作为切入点,这样就能把课文的结构从整体上理清楚,有一条比较鲜明的教学主线。<br>
从教材的要求来看,这篇课文的重点还是应放在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分析和积累上。<br>
教学课时:一课时。<br>
四、 教学过程:<br>
(一)新课导入:在我国的古代文学宝库中有很多成语一直以来为我们津津乐道,比如我们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朝三暮四”、“游刃有余”、“枯鱼之肆”、“运斤成风”、“东施效颦”、“盗亦有道”、“螳臂挡车”、“越俎代庖”等等。这些成语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你们能说说么?[幻灯]<br>
(同学回答略。)<br>
说得很好,这些故事,不其实我们说得更准确一些,应该把它称为寓言,听起来那么耳熟能详、优美动听,同时又告诉了我们一些生活的道理。<br>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成语都出自同一部著作。这本书就是《庄子》。《庄子》这部书历来被认为是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尤其突出的一点是大量运用寓言,如果用《庄子》中的一句话来评价《庄子》这部书的话,就是“寓言十九”。[板书]<br>
今天我们要上的课文《秋水》从体裁上来讲也是一篇寓言。[板书]<br>
跟《庄子》中别的篇目一样,后人在这篇课文里也挖掘出了三个成语。<br>
(二)朗读课文,正音正字:<br>
我把这篇课文朗读一下,请同学们仔细听听,有没有什么地方读错的。同时仔细看,找找我所说的那三处能挖掘出成语的地方在哪里,这三个成语分别是什么?<br>
[幻灯]涘sì 渚zhǔ 殆dài 夫fú<br>
(三)辨析成语,过渡到内容分析:<br>
请一个同学说说这三个成语是什么?是什么意思?<br>
(同学回答略。)明确:欣然自喜(欣然自得),望洋兴叹,贻笑大方(见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板书]<br>
我们要注意的是后两个成语的正确用法。“以前中国队几次冲击世界杯失败,球迷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望球兴叹’。”请个同学来剖析一下这样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br>
(同学回答略。)大家的水平比球迷高多了。明确:从修辞上来说,这是一种仿词。就是用某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