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约7140+540字。
《琵琶行》教学设计
临朐县实验中学 谭树爱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情感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情感体验来分析这句话的内涵。
2、吟诵表现琵琶女演奏的段落特别是集中表现音乐的一部分,能够体悟出琵琶女在音乐中表达的深沉情感以及作者白居易描写音乐的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描摹音乐的技巧,自选或者根据老师所提供的音乐片段练笔表达,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赏析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2、运用所学技巧,练笔表达。
音乐是付诸于感官的,学生还能感知。但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并将两者融为一体是文章的难点。
【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大部分有一定的文学积累,但是毕竟经验有限,对于《琵琶行》这样的千古名篇, 感情上的体悟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学生们自己在平时就有这种积累,我感觉应该不是很难,所以只是把它确定为教学重点。真正的难点是对诗人所描述的音乐的赏析。因为这段描写不仅有手法,更有琵琶女内心的情感宣泄,所以必须结合着第三段的讲述进行分析,我设计实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实在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方法 】
1、师生共同朗诵法,本堂课的难点是音乐赏析,而赏析的最好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诵,另外我并没有运用传统的先入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先听朗诵,然后模仿,这样很容易淡化学生对文本赏析。我采取的是边体悟情感便指导朗诵的方法,让学生真正读懂,读出味道。
2、课堂小练笔法 ,语文不仅仅是工具的,更是人文的
……
《琵琶行》课后评测练习
诵读下面一首描写音乐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2)请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
(3)试赏析诗人写“吴丝蜀桐张高秋”的独特之处。
答案解析:
(1)“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
(2)诗人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中,寄托着自己的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