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3张,课件制作素净淡雅,思路清晰,配套文字资源约1710+6190字。

  《故都的秋》教学案例
  广东阳江市第一中学  陈丽茹
  教材解读:本课是人教版散文单元的重点篇目,郁达夫写《故都的秋》,充满了“秋士”情怀,心内既有对故都秋天的伤感,也有对人生无奈的唏嘘。作者的高妙之处,就是讲这些复杂的情感不露声色地潜隐在他的字里行间中。学习本课,重在研习、感知作家所写景观背后深沉的情感。
  学生解读:这节课是在具有深厚秋意的重庆,上给具有同样文化底蕴的重庆学生的,参与这节课“文化教学”大赛课的,是重庆重点中学的学生,他们能够快速地扑捉文章写景的特点,对景物的把握,也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课堂定位:本课是参与“文化教学”大赛的课,自然在处理教材时,本人就着眼于“文化教学”,课文中彰显出的“秋士”情怀以及古今中外的悲秋诗词,自然也成了本节课关注的重心。希望从文化的角度,对本课进行全新的演绎。
  教学重点:立足文章的第11段,解读悲秋文化,了解秋士情怀。
  教学难点:结合“秋士情怀”,细读课文,品评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以富有地方特色的简短朗读,活跃课堂气氛,进入文章内容。
  二、解读“悲秋”文化:
  步骤(一):结合课文第11段:感受悲秋的古诗文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引出:
  (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2)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4)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王士禛《江上》)
  (5)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
  (6)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7)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8)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秋风吹白波,秋雨呜白荷。
  (11)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步骤(二):结合上述试问,感受“秋士迟暮”情怀。
  (1)“悲秋”文化元素
  ……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  陈丽茹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陈老师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感受到了地道的重庆话,我非常喜欢。我想请两位同学用重庆话分别有感情地朗读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故都的秋》的第一个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有哪两位同学愿意试一下?也让陈老师开心开心。(生踊跃举手)
  师:请前面这位男生和后面那位女生,分别试一下,好吗?(生鼓掌)(男生开始第一自然段,大家笑。)
  师:看来,笑声是最好的赞美!
  师:刚才这位男同学声音非常洪亮,感觉到用重庆话朗读别有一番味道。下面请女生代表来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情感更投入一点,可以吗?(女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好!(掌声,大笑)
  师:刚才我们两位同学深情并茂地朗读,让老师深深感受到了重庆话的魅力,也轻松了一下课前氛围,同时也把我们带进了故都浓浓的秋意中。好,咱们下面正式走进课堂。
  【展示PPT课题:故都的秋。】
  二、解读“悲秋”文化
  师:郁达夫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按照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老师一般都会带着同学们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但今天,老师在这里,想换另一种方法,和大家一起来解读一下其中的“悲秋”文化。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展示PPT:教学目标:品味“悲秋”文化】
  师: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叫“悲秋”文化。
  【展示PPT:一、解读“悲秋”文化】
  师:既然不走寻常路,那我们就从第12段开始吧。在12段当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展示ppt: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生齐读该段文字)
  师:这里面说到很多的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我们会想到哪些跟秋天有关的文字呢?
  生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这是我们初中时候所学的非常经典的《秋思》(马致远),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背《秋思》)
  师:除了刚才说到的,还有哪位同学想起哪些诗歌?
  生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的《秋辞》。还有《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生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师:嗯,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跟秋天有关的诗词,看来同学们的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