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10字。
4《诗经两首》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文化常识及文学价值;
2. 感受《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及艺术手法;
3. 理解《氓》《采薇》的社会人生内容和人物情感。
二、自主学习:
1.了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展开了周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②孔子删诗说。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 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只有歌词流传 。
2.《诗经》六义
《诗经》体例:风、雅、颂。风,不同地区的民间乐歌,含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bīn)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乐歌 ,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时的乐歌,《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
《诗经》手法: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多用重章叠唱以加强抒情效果。《诗经》押韵,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或一韵到底,或中途转韵。
从文学价值上看,有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的说法。
3.孔子说《诗》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兴,“兴于诗,立于礼”,言修身当先学诗。观,“观风俗之盛衰”,指诗有认识社会的作用。群,“群居相切磋”,讲诗可聚集士人,交流思想。怨,“怨刺上政”,为士人讽谏。
《卫风 • 氓》
一、字词预习(补充)
1.布:布匹,一说钱币。
2.载笑载言:载,动词词缀,无义。
3.贿huì:财物、嫁妆。
4.言: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多见于《诗经》。
二、古诗今译
1.示例:原诗一、二段
嘻嘻笑的小伙子,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河水,迤逦顿丘才告辞。不是我要误婚期,是你无媒失礼仪。请你不要把气生,定在秋天作佳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翘首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见到情郎复关来,有说有笑心喜欢。你来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