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70字。
10《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
2、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3、背诵名句名段,
4、学习课文叙议结合、前后照应、详略得当的写法。
5、学以致用,汲取文中精神养料。
【教材助读】
背景资料:《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填空:
(1)王安石,北宋著名的 、 、 ,字 ,号 曾积极参与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运动。他的作品有《王临川集》,集子的命名是因为 ,人称他王荆公,是因晚年曾封荆国公,称他王文公,是因死后谥号,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初中我们学过他的文章《答司马谏议书》。
2、给下边的字注音:
无物以相( )之 盖音谬( )也 窈( )然 长乐王回深父( )
何可胜( )道也哉 瑰( )怪 咎( )其欲出者
【合作探究】
1、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2.第2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3、整理本文实词的一词多义
[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
良乃人,具告沛公( )
[道]
有碑仆道(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何可胜道也哉( )
策之不以其道( )
[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文过饰非( )
[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吴广以为然( )
有穴窈然( )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4、总结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始舍于其址( )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
名之曰褒禅( )
而莫能名者( )
火尚足以明也( )
5、整理本课的古今异义词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今义: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今义: 。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今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