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60字。
2.诗两首
一、考纲要求
1.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和画面美。
2.深刻领悟作品内涵,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现代诗派:这个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且诗歌创作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这个诗派的鼎盛时期。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等人。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象征派的诗歌主张,提倡写作“纯然的现代的诗”,作品大多讲究诗行的整齐和韵脚,而以口语和自由的形式表现情绪的节奏,追求诗歌的散文美,以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著称,形成朦胧而晦涩的诗风。
新格律诗派:亦称“新月诗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诗歌流派。它发端于胡适、徐志摩等人1923年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形成于闻一多、徐志摩1926年4月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的《诗刊》。该流派的总目标就是提倡和实验新格律化。其代表人物是闻一多、徐志摩。新格律诗最突出的特征是讲求“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匀齐)。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徨( ) 惆怅( ) 彳亍( ) 青荇( )
漫溯( ) 笙箫( )
2.辨音辨形,在横线上组词,给加点字注音。
结(jiē) 巷(xiàng) 悄(qiāo) 似(sì)
(jié) (hàng) (qiǎo) (shì)
颓圮( ) 揉( )碎 斑斓( ) 长篙( )
杞( )人忧天 杂糅( ) 波澜( ) 蒿( )草
三、难点突破
(一)反复朗读《雨巷》,回答下列问题。
1.《雨巷》共七节,可分为三部分,试划分结构并总结段落大意。
2. 在第一节,作者“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和“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什么特点?怎样理解鉴赏这两个意象?
3.比较诗的第1节和第7节,结合全诗,完成问题。
(1)这两节诗在艺术形式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2)在第7节诗,诗人为什么把“逢着”改为“飘过”?
(3)《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反复朗读《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1.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展现康桥的秀丽风光?诗人是如何表现出画面美的?
2.如何理解“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几行诗?
3.《再别康桥》一诗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你觉得“她”美在哪里?
四、延伸拓展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长篙(ɡāo) 斑斓(1án) 沉淀(diàn) 悄然(qiǎo) B.凄婉(wǎn) 笙箫(shēnɡ) 篱墙(1í) 彳亍(chì chù)
C.寂寥(liáo) 漫溯(shuò) 青荇(xìnɡ) 河畔(pàn) D.彷徨(pánɡ) 颓圮(pǐ) 沉淀(diàn) 雨巷(xi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彷徨 箫瑟 河畔 碧波荡漾 B.竹篙 凄惋 繁衍 蔚然成风
C.惆怅 追溯 哀怨 夜谰人静 D.浮藻 寥廓 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