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50个字。

  《庄子》故事两则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难点
  1.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意的艺术特点。

  采用朗读、小组合作、教师点拨、学生感悟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庄子的资料;熟读课文,基本理解大意,课文录音磁带。

  1课时


  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他笑道:“你们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们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他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师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
  这位大师就是庄子,两千多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后人知晓庄子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明白如话。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关于《庄子》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五十二篇,现在仅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文中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阐明事理的根据,构思巧妙,想象奇幻,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