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10个字。

  10 那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2.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2.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
  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

  多媒体课件、与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资料。

  2课时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它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山东临沂人,1927年生。王鼎钧的创作文体很广,有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本、影评、小说批评等等。著有散文集《开放的人生》《海水天涯中国人》《左心房漩涡》,回忆录《昨天的云》。

  20世纪60年代,台湾经济飞速发展,工业文明无情地征服了农业文明,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环境遭受的破坏也日渐严重。作者深刻、透彻地看到了人类文明的两重性,写了不少文章,呼吁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那树》即其中的一篇。

  1.学生默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
  2.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应深沉,不宜强烈奔放。
  3.学生大声读课文。
  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1: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他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发展让路的主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