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30字。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
俞建望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感受作品的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体会并掌握欧•亨利式的结尾,试着在今后的写作中运用之。培养快速阅读小说的能力。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什么是人留在世上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在于付出,人要关心人,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别人的生命。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感受作品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体会并掌握欧•亨利式的结尾,试着在今后的写作中运用之。培养快速阅读小说的能力。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教师放手让学生根据提示来自学文本,解读小说着重在环境、人物、和情节上展开即可。学生根据已经有的阅读经验,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感受作者
由“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几位短篇小说大师吗?
教师出示幻灯:欧•亨利(美)
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莫泊桑(法)
代表作:《项链》、《羊脂球》
契诃夫(俄)
代表作:《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其中欧•亨利以“出人意料之外的结尾”获得很大的声誉。他小说的结尾是在意料之外,但情节布置却在意料之中,并且又是在这样小巧的篇幅之内完成这么精致的构思。这位作家的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心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诗”。
二、把握全文,分析文本
化五分钟浏览全文,找出小说中描写环境、展示情节和塑造人物的有关句子。
1、环境描写:(1)、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街道仿佛发了狂似地,分成了许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这些“巷子”形成许多奇特的角度和曲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