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20字。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寄语十五岁

【教学构想】
《寄语十五岁》是15岁的孩子们集体过生日时一位家长代表的发言。这篇发言稿篇幅不长,作者的语气又平等亲和,所以文章不存在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作者与孩子们平等交流,注意到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列举了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事例,这样就能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说明道理,表达了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公正的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殷切希望。文章在写作上,巧妙使用括号,把家长和学生实际的活动、当时的情形及听众的反应予以记录,便于读者对相关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这一单元的内容都是关于“对话”这一话题的,编者希望学生了解对话,学习对话,体验对话,进而树立正确的对话理念。这也是这一单元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上的要求。而本文就能很好的体现家长与子女对话这一点,整个教学在沟通交流的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要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对与父母的沟通交流重要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议论文有一定的了解,对相关的文体知识也有所了解,但对用事例说理和用道理说理的方法了解得还不够深入。作者用演讲的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这样就拉近了交流双方之间的距离。由于我们在平时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注意到了说话的得体的训练,学生对此有比较深的认识,这样就有助于本文的学习。加上我所带的两个班思想活跃,经常性的提出质疑探疑的问题,并且能够在学习中不断的归纳学习要点,所以学生往往对内容把握得比较准确。
教学本文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好处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运用这一方式,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在解决文本中所产生的疑难,并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学的想了解的内容,这样就能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育由此也就能由“有痕的拔高”变为“无痕的潜移默化”。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效果。
二是要让学生理解文本中“寄语”的内容,弄懂其中的道理以及对学生的指导意义,学习做一个公正、有正义感的人。教学中要立足于文本,不能让学生脱离文本来空谈,应该紧紧围绕学生所提出的内容方面的疑问,让学生细读文章,用文章内容尤其是具体的语句为材料来支撑自己的结论。
三是本文的写法具有创造性,它非常注重说理的技巧,可读性强,说服力强。教学中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应对学生的生疑作出相应的引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寄语”的内容,弄懂其中的道理,学习做一个公正、有正义感的人。
2.  了解本文的谈话方法,分析本文是怎样选择恰当的谈话方法,从而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并学习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主要是“对话”)水平。
3.  了解行文中括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的谈话方法,分析本文是怎样选择恰当的谈话方式,从而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并学习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主要是“对话”)水平。
2.学习对文本的质疑与探疑。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的谈话方法,分析本文是怎样选择恰当的谈话方法,从而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并学习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主要是“对话”)水平。
[教学安排]
1.  课时安排:学生基础好的班级可安排一课时,差一点的班级可安排二课时。
2.  根据学生的生疑和归纳学习点来确定教学的主攻方向。
3.  把质疑和探疑作为本课的主要组织形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星期天,你把作业做完了,想出去放松放松,这时家长还想跟你补一补你较弱的科目英语,跟你加点学习量,你的家长通常用什么方式跟你谈?你希望家长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跟你谈?
用以上情境来导入家长与子女的对话,从而进入文章。
(用这样的情境导入,一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跟对话这一主题结合得非常紧,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二、学生读文章,质疑与初步合作探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