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0张,约5240+1730字。

  教学设计
  落日
  【教学目标】
  1、在与“消息”的比较中,了解通讯作品的叙述更具体、描写更详细、议论更给力的基本特征;
  2、初步学会从“眼光”的角度来欣赏通讯类作品的写作艺术,理解优秀的通讯作品必须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有机地融入自己的爱憎情感;
  3、理解“永志不忘”、“中国应新生”的时代内涵。
  【学情分析】
  《落日》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唯一的通讯,文体独特。同时,它又是报章上最为常见的文体之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在当前深化课改的背景之下,本课的教学意义更不容忽视。
  这篇通讯报道的历史事件重大,但时间久远,基本事实学生们众所周知;加之,其叙事简洁,言语浅易,对于今天的高中学生而言,其语文教学价值又似乎难于发现。
  本课例设计,采用“文本对读”的教学策略,精心选取了两个对读文本——一则朱启平自己写的“消息”,一段美国记者荷马写的“通讯”,设置了三个“文本对读”环节,旨在对比研读中,不断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品味,从而充分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准确认识“眼光”对通讯写作的重大意义,学会从“真实”与“情感”的协调性上来阅读这一类作品。
  【重点难点】
  学会从“客观真实”与“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角度来欣赏通讯类作品的独到“眼光”。
  【教学过程】
  【导入】
  看《大公报》头版
  今天我们继续苏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历史的回声”的学习。这节课,我们把对历史关注的视点,从《六国论》、《阿房宫赋》的那个遥远的战国时期,拉回到最近的60年前。(投影一份旧报照片,品读其头条标题:日本投降矣)
  这是1945年重庆《大公报》的一个头版照片。大家知道这个硕大的标题报道的“日本投降”,准确的时间吗?(学生回答后,投影资料,强化印象: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9月2日向盟军签署投降协议。)
  同学们,这一天的《大公报》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级革命文物了。其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标题,特别是标题里的一个“矣”字,大家能体会这个字所包含的特殊味道吗?
  的确,这个字充分地表达了抗战胜利带给人们的喜悦之情、
  ……
  《落日》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哔叽(bì)  绶带(shòu)  舷梯 (xián) 挪动(núo)
  B.湔洗(qīan)  顷刻(qǐng)  拾阶(shè)  翘首(qiáo)
  C.半晌(shǎng)  昭彰(zhāng)  虔诚(qián)  归咎(jiù)
  D.应酬(yìng)  赎罪(shú)  亚裔(yì)  撰写(zhuàn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伎俩  摧枯拉朽  端倪   妄加揣测
  B.耸峙  焦躁不安  梦魇   永葆生机
  C.肃穆  白浪如炼  呼啸   感慨万千
  D.嬉笑  诙谐幽默  悚然   厥功甚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梅津美治郎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著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字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士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B.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签字投降了,真是天网恢恢,天理昭彰!
  C.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要讲给孙子孙女听。”
  D.著名记者朱启平写下了骇人听闻的新闻报道《落日》,向祖国人民报告日本法西斯签署无条件投 降议定书时的场面。
  二、同步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200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 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 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4.文中写道:“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 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 在、满脸笑容的水兵”。这里对士兵的着装、表情、动作 描写很细致,这是为什么?
  答:                                                                                
  5.本段的环境描写用笔细腻,且运用了比 喻。说说这种手法在通讯中的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