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50+2580字。
《滕王阁序》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言、文化知识。
2.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
3.理解大量的典故的作用,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句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点拨、归类法(如解读词语时,多以练习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总结,以巩固旧知,积累新知)。
3、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途径。)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初唐文学家。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后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关于文体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进入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大意。
通读全文,解决生字注音,明确不同句式的各种停顿。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其中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 。请将下面的句子画对停顿
示例:二二对二二: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