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10字。

  《墙上的斑点》教案
  平政高中 李莎
  教学目的
  1、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2、体会作者在意识流动中所蕴涵的对生命、现实、文学以及体制与观念的深沉思考。
  3、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首先的难重点,尤其是其中流露出的思想内容;课文基本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是又一个难点
  2、对联想方法的把握和材料的选取是要深入研究的,可以让学生当堂练习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伍尔夫生平和创作及意识流小说: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年出生在伦敦一个文学世家,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著名的批评家、传记家和出版家,家族成员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在这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受浓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自然形成她高贵的气质。快乐过后,接踵而至的是一连串的打击,从1895年起她最亲近的人相继死亡,这使她经历了多次不同的程度精神崩溃。精神病症折磨了她一生。
  1941年3月,由于对刚完成的小说《幕间》不满意,又因为“二战”战火已燃烧到英国,更由于她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纸绝命书投河自尽。
  意识流小说,“意识流”一词是小说家亨利•詹姆士的兄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后来文学评论者借用该词形容现代小说中模仿这一过程的创作流派。代表作家除弗吉尼亚•伍尔夫外,还有詹姆斯•乔伊斯和多罗西•理查逊等。意识流小说是唯我论在文学上的体现,其哲学信条是除了自我存在之外,其他任何东西都是虚的。这一信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想像的途径,借助这一途径,我们可以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哪怕是虚构的),以此摆脱以往那令人心虚的假设。
  二、默读全文, 学习其结构和选材特点、表达特点
  1、明确结构:找出课文中主人公对于斑点的猜测共有几次并概括要点。(答案详见《词语手册》)
  讲讲本文的结构特点: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构,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整个叙述貌似散漫无羁,实则结构严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