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60字。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年级:高二 编写:谢一彰
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 编制时间:2016.1
班次: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明确本文的中心,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过程与方法:
大声诵读、积累归纳、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
【重点难点预测】:
1、本文寓意的理解。
2、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种树之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的。
【教具】:多媒体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
2、体裁
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寄托,言:说的道理。这种体裁是假借某个故事(有的是拟人的故事)来说明道理,或讽刺社会现象的,它深入浅处的把某个深奥的道理,或社会现象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特点:结构简短,形象鲜明,善用比喻、拟人、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
本文:——郭橐驼“顺木之性,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
3、写作背景: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A级)
大声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理解大意,借助课下注解,独立完成文言知识积累题目,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