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约1650字。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寡人之于国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知识含量大且典型,论证方法生动有气势。在教学中重点加强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把握,在此基础上了解比喻排比的论证方法和孟子的仁政思想。
学习方法:师生对话 小组讨论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目标:
把握文言基础知识和句式,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教学重点:
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一词多义,固定句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孟子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任性,增益其所不能。
(幻灯片二)
进入文本
一、(幻灯片四、五、六:孟子和《孟子》的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