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90字。
《荷塘月色》导学案
编辑:李召峰
【学习重点】
1. 捕捉“情感语”,整体感知文章
2.分析表现手法,鉴赏作品语言
3.深入理解“咏物类” 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前•阅读识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一、诵记名言警句——荷之美
1.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晋•乐府)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3.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
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李白《古风》)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5.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
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字佩弦(如半
圆之月的玉佩),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浙江省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
业,考入北大预科班,为策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取《楚辞•卜居》“宁
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因病逝
于北京。
(二)了解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一方面对北洋军阀勾结国民党摧残革命的黑暗现实极端不满,但另一方面按他当时的思想境界以及个人生活上的原因他又不可能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他感到“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