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80字。
《蝶恋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手法,感悟全诗情感。
2.体会诗词在“炼字”上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导入课文: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去野外踏青,我们常看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和谐图景。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蝴蝶为什么要迷恋花丛吗?
也许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蝴蝶是为了食物而留恋。
但这个解答实在太过冷漠。文学家们对此有自己诗意的理解。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说:“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精魂,回来寻找前生的自己。”那是一种天生的爱恋:蝴蝶生来就是要恋上花的,而花生来就是在等待那飞翔的精灵。
这种情感早已被古人所咀嚼,梁简文帝就有“翻阶蛱蝶恋花情”的诗句,而晏殊就用其中的“蝶恋花”三字,把唐教坊曲和敦煌曲子词中的《鹊踏枝》的词牌,改成了现在的《蝶恋花》。这就是词牌名《蝶恋花》的由来。从这些看来,《蝶恋花》充满了相思之意。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晏殊的这首《蝶恋花》,看看其中的情感是否如我们对词牌的解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是打开诗词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感知其中的情感。
2.请一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学生多会评价同学缺乏情感)
3.那么这首词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呢?(词眼——离别苦)
三、品味诗歌:
我们通过整体的感知获得了对词的初步印象,对它的情感有了大致的感知,那么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选择一句你认为能体现离别之苦的句子,说一说词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离别之苦的;试一试怎样把这种苦给朗读出来。
(小组合作:一人说,一人读)
1、槛菊愁烟兰泣露。
(1)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