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24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6年1月号第9辑
  整理 fcs2002
  1. 朋友圈“通缉”缘何很“给力”
  2. “冰冻天洒水”反映的是管理体制缺陷
  3. 上千万“购粮款”怎就那么好骗?
  4. 依法行政不能留在“败诉率为零”
  5. “监考猝死”是让朋友圈愤怒的廉价题材
  6. 大家从未上岗为何要害怕下岗潮?
  7. 冤案追责,不能再由传言来“终审”
  8. 对补助金的摆拍,注定是荒唐的存证
  9. “只要处女座”是带有歧视的萝卜招聘
  10. “海淘”马桶盖的并不是疯子
  11. 在2015年经济大数据中感受发展信心
  12. 比农民工副主席是否副部级更重要的是深改实现
  13. 别用娱乐心态看明星委员请辞
  14. 当我们关注年票制时,到底在关注什么
  15. 3人修树30人围观,典型的人浮于事
  16. 在寒冬的美景里看得见冰雪的狰狞
  1. 朋友圈“通缉”缘何很“给力”
  作者:司马童
  小芳(化名)今年10岁,在浙江新昌县澄潭镇东旺小学上学。近日下午3点多放学后,小芳和同学们站在路边,等候接送回燕窠村家里的中巴车。此时,一个陌生叔叔称可接其回家,小芳没有犹豫,便坐上了那人的摩托车。好在,警方迅速发动全城市民做了一件事——朋友圈刷屏。很快,拐走小芳的那个男人也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自己的照片……(1月17日《钱江晚报》)
  朋友圈发“通缉”,的确很“给力”。事后,据把小芳送回家人那儿并被警方蹲守抓获的嫌犯交待,“可能是做贼心虚吧,一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全是我带着她的照片,我害怕了。”回头而思,这个意欲拐卖孩子的嫌犯为何能悬崖勒马、中止犯罪?我以为,在微信朋友圈中被“通缉”时,他的那张脸形清楚带着小芳的骑车照片,无疑令其心慌意乱且坐卧不安。
  从媒体报道可知,该案中的这张朋友圈“通缉”照,乃是警方介入后不久,有民警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寻人信息,并号召大家及时向警方提供有用线索。由此,一些人或许马上会想到:虽说民警发布的监控截图比较清晰,可按有关规定,如果嫌犯尚未被抓和依法定罪,这样对嫌疑人照片来个“公开亮相”,是否就完全合适呢?但事实却表明,这张及时发布的朋友圈“通缉”照,不仅在促使嫌犯中止犯罪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网上也几乎没有这照片“发得不妥”的质疑声音。
  从上述案件中的“嫌犯被吓坏”,随之让人想到了余温尚存的“文字马赛克”。 1月6日,“中警安徽”微博发布消息称,1月3日安徽太和县被抢的5岁女孩已经安全回到太和县,并随文发布了9张与案情相关的照片。其中,有三张是犯罪嫌疑人的正面照,照片上嫌疑人的头部位置都写了三个字:“马赛克”。用“文字马赛克”替代虚化嫌犯脸部特征的真正马赛克,很快引来外界的质疑和争论。尽管后来改变了处理方式,但警方也曾解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类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大,也考虑到了让更多人关注此案或提供相关信息。
  拐卖儿童,罪莫大焉。无论是此前安徽太和县被抢的5岁女孩,还是现在浙江新昌差点被拐的10岁小芳,假如让犯罪分子的恶行得逞,对其家庭是极大的悲痛,对于社会也会带来不小的恐慌。因此,有律师也表示,“当犯罪嫌疑人在逃,其潜藏着继续实施危害行为的可能,为减少其社会危害性,可以发布通缉照片,以有利早日破案,此时不涉及对其隐私权的侵犯问题。”我想,律师的这种解释,或许正是浙江新昌警方朋友圈“通缉”显奇效,而众多网友也不再拘泥于“马赛克规则”的原因所在吧?
  “嫌犯被吓坏”与“文字马赛克”,看似不同之事,实则存在共性思考。这便是,既要依法办案,更应兼顾公众安危。对于拐卖儿童和孩子这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犯罪行为,警方在掌握了大量的确凿证据之后,未必不能从阻止危害发展和引起公众警惕入手,更多更清楚的公布嫌犯信息,包括适度让其提前“亮相”,进而最大可能地使之迫于压力而犯罪中止。当然,对此也要高度重视地做好预案,一旦发现曝光有误、震慑有偏,则要当机立断地采取后续措施,并实事求是地作出解释和道歉。(司马童)
  2. “冰冻天洒水”反映的是管理体制缺陷
  作者:张楠之
  据《安徽商报》报道,1月14日上午,阜阳出现了“怪事”:从当日清晨6点到上午8点半之间,城区共接到了42起交通事故,在这些交通事故中,报警人都用了类似的词语——地滑、结冰。原来,当日阜阳气温较低,最低温度-5℃。而当日凌晨4点多,洒水车冒着严寒“辛苦”工作,洒水清洁路面,导致阜阳城区多条道路结冰,继而影响交通。对此,当地环卫部门已向广大市民致歉。
  从网友的反映来看,包括笔者在内,身居不同省份的人,都曾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