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1800字)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人教版)总课时一 第 一  课时
《死水》主备人——孟华、吴敏课型品读课 
1、知识目标: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2、能力目标:提高读诗的能力,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品味“死水”的象征意义。
3、情感目标: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领会诗歌中蕴涵的爆发力。  
1、   把握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   了解的反讽手法。
3、 感知《死水》中的“三美”。
1、   教法:设计问题、明确要点、参与引导。
2、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相结合。
教 与 学 过 程
【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①预习《死水》、课文诵读、基础知识过关。     ②搜集作者资料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各方面资料。
③各个学习小组提出问题以及对本课学习的要求和对老师教法的建议。
【知识梳理】
字词:漪(yī)沦(lún)、残(cán)羹(gēng)、罗(luó)绮(qǐ)、白(bái)沫(mò)
意象的概念
闻一多的诗歌“三美”主张

①备教材——心中有书(熟悉课本)
②备学生——目中有人(针对本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设计问题)
③备教法——因班施教(针对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

【课上任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检查学生的【知识点梳理】
学习小组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闻一多:(1899-1946),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曾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1946年7月15日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他的诗风沉郁凝重,语言绚丽精炼,对仗工整,为开创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格律诗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同时还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主张,曾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作品有诗集《死水》、《红烛》。
写作背景:《死水》写于1926年,是闻一多留美归来的第二年。留美期间,诗人饱受民族歧视之苦,倍感离群孤雁的寂寞和酸楚,思乡思国之情油然而生,回国之后见到的却是军阀统治下的破碎山河和哀鸿遍野的苍凉现实,于是他大呼:“啊,这不是我的中华……”爱之深责之切,作者正是在这种矛盾悲愤的心情下写出《死水》这名篇的。
 
归纳有关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文学常识,并指导学生吟咏全诗。

闻一多: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他的诗风沉郁凝重,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主张,主要作品有诗集《死水》、《红烛》。
写作背景:《死水》写于1926年,作者看到是军阀统治下的破碎山河和哀鸿遍野的苍凉现实在这种矛盾悲愤的心情下写出《死水》这名篇的。
品味作者的心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悲愤的心情去朗读全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