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13840字。

  2016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语文试卷
  考
  生
  须
  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共17道小题。第一、二、三大题为必答题,第四、五、六大题为选答题。第1、2、3、7、8、9、10⑵、11、14⑴、14⑵、15⑴、15⑵小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其它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必答题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1-5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军函陵      军:军队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C.唯君图之      图:考虑      D.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高兴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哪里
  D.吾其还也                    其:还是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
  4.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选文中的“东道主”是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现代生活中,“东道主”的意思是  ①  。选文中的“行李”是指  ②  ,现在“行李”的意思是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2分)
  5.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课文背景形势图”,用选文原句填空。(4分)
  从形势图看,晋国处在秦、郑之间,攻打郑国对晋国最有利,而对秦国利益不大。因此,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  ①  ”,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  ②  ”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结论,成功说服了秦伯。
  二、名著阅读(8分)
  依据相关名著中的内容,完成6-8题。
  6.《边城》的结尾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句话充满了凄凉、哀愁,还饱含着牵挂与期盼,意味深长。句中的“这个人”指的是       。(2分)
  7.下列对《边城》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边城茶峒有在端午节捉鸭子、赛船的习俗,翠翠的爱情故事与此有关。
  B.老船夫与孙女儿翠翠相依为命,生活很拮据,但依然很受人们的尊重。
  C.天保和傩送每夜轮流唱歌以表达对翠翠的爱慕之情,这让翠翠很反感。
  D.老船夫在雷雨之夜去世,乐善好施的船总顺顺帮着料理了老人的后事。
  8.《呐喊》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句子,对下列句子出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