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76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媒体观点撷英 ”2015年12月号第12辑
整理 fcs2002
1. 警惕将买房作为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
2. 让城市在发展中更有温度
3. 公益彩票应运行在阳光里
4. 抓“车震”的“特警”之谜
5. 为错判来一场道歉仪式吧
6. 宜居才是现代城市的底色
7. 婚假应和生育脱钩,但不必缩短
8. 5000亿投资要多少字来说明
9. 中国改革智慧的世界红利
10. 面对污染,个体的焦虑应该被理解
11. 形成煤电联动机制助力企业长效减负
12. 提交人大的报告不能“惜墨如金”
13. 一切流行都是为不流行而准备的
14. 保障房空置缘于政府责任错位
15. 警惕小钱里存在的大问题
16. 不要给老人问题打上无解死结
17. 逼贫困生请领导,一顿饭丢光了师德
1. 警惕将买房作为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
2015-12-24 10:16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杨于泽
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近日表示,将制定实施1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这是有序化解商品房库存的思路之一,同时还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其要旨是把商品房去库存与户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加快农民工市民化。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相互促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数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在户籍制度藩篱下,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未能获得市民待遇。在商品房去库存的背景下,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购房或租房,同时将市民待遇给予他们,是务实的做法。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不是捆绑。一些城市过去将买房作为落户的条件,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这种地方政策不宜再实施。进城务工人员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也是所在城市的纳税人,市民化是他们应得的回报,也是中国现代化大势所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理由设置前提条件。
社会上有一种担心,怕进城务工人员被当成化解商品房库存的“工具”。进城务工人员买房子的需要是存在的,这种需求可能还很大,以政策引导是可以的,但主要应当是给予进城务工人员完整的市民待遇,使他们产生在城市安居乐业的稳定预期。刺激他们的购房需求,有可能向市场发出错误的信号,带来新的商品房库存。
让1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这1亿之众的首选对象,应该还是那些早就进城经商、务工的原农村居民。这些人有一技之长,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住房,而是身份焦虑。也有城市称呼他们是“新市民”,但作为“新市民”,他们无法享受与“老市民”同等的、完整的权利。这种市民身份的不平等与不确定性,使他们在内心深处有种漂泊、无根的感觉,这无疑消解了很多人的安居意愿。
农民工市民化与商品房去库存,结合得好,是两得其利。但这种结合,有价值逻辑的顺序,应该是因为要让他们市民化,城市需要创造条件满足居者有其屋的愿望,而不应是买了商品房,才给他们市民待遇。一个进城做生意的农民,或许买得起商品房,一个进城扫马路的农民,可能永远都难有这个能力,我们不能说做生意的比扫马路的贡献更大,更应该市民化。如果将买房与市民化简单捆绑,显然有违公平,也不是国家推行农民工市民化的初衷。
进城务工人员是财富蛋糕的创造者,我们不应当把他们视同“工具”,而应当更多地回馈他们,让城市成为他们的家。商品房去库存属于经济范畴,而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更多地涉及社会进步,关乎公平正义。实现城乡居民平权很重要,这是城市对农村的一种历史性道义责任。
给进城务工人员平等的权利,不能以购房为前提。他们愿意买房,当然是好事一桩。如果他们买不起房,或者不想买房,城市也应当通过开放公租房租赁等,帮助他们在城市安居乐业。(杨于泽)
2. 让城市在发展中更有温度
2015-12-24 10:34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庹新岗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时隔37年,中国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会议强调,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12月23日《长沙晚报》)
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是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主题之一。它体现了城市发展对人本理念的重视。而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在笔者看来,还需要从让城市有温度做起。说白了,就是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的温暖,有城市主人的感觉。
首先,让市民证明“你妈是你妈”肯定不行。城市建设只盲目摊大饼,忽视市民诉求也不行。这些做法都忽视了城市的第一要素——人,显得城市管理高高在上。与之对应的是,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编制城市规划要接地气、严把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