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9340字,答案扫描。
荆门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祭祀是人们通过一些特定的器物和形式向鬼神表示敬重、祈求保佑的一种活动。祭祀的对
象主要为鬼、自然神以及后世产生的宗教神。
祭祀产生于远古时期,北京山顶洞人就已经产生了原始的鬼魂崇拜意识。考古发现,山顶
洞穴遗址内人的骨骼的旁边有赤铁矿石粉粒遗存。将红色的粉粒撒在死者的身上,显然是出于
某种特定的用意,或表示哀痛,或表示怀念,抑或表示驱邪避害。这表明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类已
经对死去的同伴产生了或敬或畏的情感,萌发了人死后有鬼魂存在的意识,这无疑是一种最原
始的祭祀方式。
随着原始人类的不断进化,工具制作技术从打制石器过渡到磨制石器,产生了原始的种植
业和定居式生活方式。由于种植业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促使人们对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但
因为原始人类无法理解自然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便认为在这些自然现象的背后,必定还存在
着一种支配它们的力量。古人将这种“超越”现实和自然的力量想象成神,这也是中国古人信奉
自然神的由来。在这种认识下,古人们对鬼神既崇敬又畏惧,于是便采用一些方式和方法讨好
它们来表示对鬼神的敬重和企盼。
这些祭祀的方式和方法经过世代相传,逐渐形成固定的仪式:在祭祀时,人们将最好的食
物、制作精美的器物献给鬼神;或焚烧祭品冒出青烟,以示通达天神;或将酒或牲畜血洒向地面,
以示告慰地神,再通过敲击的方式使器物发出声响,以此通报和召唤鬼神;还通过肢体的动作表
示对鬼神的敬重,以此希望鬼神满意,这些逐步发展成艺术。
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代表性文化。在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中,居住区的房屋均围
绕一个中心广场而建,还发现有焚烧过的动物骨骼,表明这个中心广场在聚落成员的心目中是
一个神圣的场所。这里不仅作为聚落成员日常聚会或一般性活动的地方,也是举行祭祀活动的
重要场所。
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不少遗址中,都出土了玉制的器物。其中,在浙江杭州市余
杭区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玉璧、玉琮、玉钺、玉璜等大量的玉器。在玉琮和其他的一些玉
器外表还雕刻有神人兽面图案。图案充满了神秘、怪异的色彩,体现了良渚人对鬼神的敬畏感。
这些祭祀鬼神的礼器出现在这一时期,足以证明祭祀鬼神已经成为当时十分重要的一项活动。
原始社会时期产生的鬼神崇拜及由此形成的祭拜方式,在后世的沿袭中不断加入新的形
式、内容,最终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的祭祀文化。在国家建立后,祭祀活动又被统治者利用,成为
神化王权和统治的工具。殷商时期,祭祀更为盛行。商王祭祀祖先,是认为这些已经逝去的先
人仍具有神力,可为后代消灾祛祸;同时也借助先祖的神力,用以协调王室成员之间的关系。
这些源自原始社会、在国家建立后又被移植到政权建设中的祭祀活动,在西周时期进一步
得到加强,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在周朝政权机构中,还设有掌管祭祀的官职,祭祀鬼神还被编
入礼仪制度中,并对祭祀的对象和等级、陈设器物、供奉食物、行礼方式等诸多方面作了严格的
规定,从此祭祀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第17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祀产生于远古时期,山顶洞人用红色的赤铁矿石粉粒撒在死者身上,祭祀死去的同伴,
表达或敬或畏的情感。
B.祭祀自然神现象与原始种植业发展密切相关,原始人类无法理解很多自然现象,就想象出
自然神,并加以敬奉。
C.古人祭祀的祭品、器物精美,祭祀方式中用焚烧祭品的青烟通达天神,用酒或牲畜的血告
慰地神,仪式庄重恭敬。
D.古人祭祀有一定的场地,这个场地都位于聚居区的中心位置,日常聚会、一般性活动、祭祀
都通过焚烧动物骨头的方式来祭祀神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山顶洞人到良渚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能够有力地证明原始人祭祀时会用一些特定的物
质表达祭祀时的情感。
B.古人祭祀时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期盼神灵来驱邪避害,保佑大家;另一方面又对神灵
身上的神秘性感到恐惧不安。
C.古人祭祀用敲击器物的响声召唤鬼神,用肢体动作表示敬重;出于使鬼神愉悦的目的,它
们逐渐发展成音乐、舞蹈等艺术。
D.周代将祭祀活动制度化,并将祭祀的对象等级化,将陈设的器物、供奉的食物、行礼的方式
等制度化,将祭祀提升为贵族特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祀的目的是向鬼神表示敬重,祈求保佑。时代不同,祭祀的对象也阶段性地从鬼魂改成
自然神,然后是宗教神。
B.祭祀逐步形成固定的仪式。仪式中,敬献祭品,通过某种方式通达神灵,用庄重的活动表
达敬畏之意,表达愿望等必不可少。
C.新石器时代用玉制的器物作祭祀时用的礼器,它们外表雕刻的神人兽面图案神秘、怪异,
富有想象力寓含丰富的情感。
D.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沿袭了原始祭祀的一些内容和形式,国家出现后,统治者利用祭祀神
化皇权、巩固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
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
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
语日:“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