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910个字。
北京市各区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2016 东城期末】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18-20题。(共10分)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
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作。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然而,尽管跨界不是成功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匠,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
【2016 西城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第20-22题。(共9分)
①遭遇挫折失败,就如同路遇死角,面对死角怎么办?智慧的做法是“转换视角”。视角影响视野,视野关乎成败。
②当年,首季杂交稻的试验结果出人意料——稻谷减产了15%,稻草反而增长了70%。有人嘲讽道:“可惜啊,人不吃草,不然杂交稻就大有前途了。”但袁隆平并未因此而沮丧甚至放弃。他认为,试验已证明水稻杂交有增产作用,只是这种增产作用目前表现在了稻草上而不是稻谷上,这是配种不当造成的,只要改变配种,增产作用就能发挥在稻谷上。于是他改进试验,坚持探索。第二年,杂交稻果然比常规水稻增产30%,杂交稻种植的大门从此被打开了,袁隆平也因此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可见,死角不是死路而是拐角,遇到死角时,只要变化一下视角,就有可能迎来柳暗花明。
③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回忆提取青蒿素的过程时说,当时课题组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历经了190多次失败,有种陷入困境的感觉。为搞清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屠呦呦重新细读中医经典《肘后备急方》。其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服药方法,让她忽然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前期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水煎法的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于是,课题组尝试使用沸点只有35摄氏度的乙醚代替水来提取青蒿素,终于开启了成功之门。科研死角就是这样把问题摆在你面前,告诉你“此路不通”。当此之际,细查出问题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另觅新途,只要选对了方向,后面往往就会步入坦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