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3710字。

  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中抽测调研
  高三语文
  第I卷  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古代“酷吏”政治对现代法治的启示
  唐美娟
  “酷吏”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产物。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准绳,将
  官吏区分为“循吏”与“酷吏”。“循吏”被世人所推崇,也是儒者们为仕途之人所树立的
  为官典范,而与其相对的“酷吏”却成为儒人墨客攻击的对象。以“酷吏”一词用来形容官
  吏的政治手段及其影响结果并将其载入史书作为一个类传的,首创于司马迁。纵观已有
  的史料及研究性论文,皆概括性地认为无论是哪一朝的酷吏皆为残暴酷烈,曲法滥杀的可
  恶之辈。如《辞源》对“酷吏”解释为“以严刑峻法残虐百姓的官吏”。这种片面的认识,
  使人们对“酷吏”产生误解。殊不知酷吏的出现及其发展是随君主专制的发展而不断发
  展变异的,不同时期酷吏的政治表现和内涵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酷吏政治的前期与其之
  后有本质不同。
  其实,“酷吏”并不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的官职称谓,“酷吏”大多任“都尉”“延尉”
  “中尉”“中郎将”“御史…‘御史中丞”等与监察、司法相关的官职,也就是现在所称的“执
  法者”,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城管,药监等部门的执法人员。“酷吏”是
  对一些官员的行政手段及所达到的绩效程度的描述词。在司马迁看来,执法严峻、行政过
  程中重刑法、敢于执法的官吏就被称为“酷吏”,《史记•酷吏列传》中所记之吏皆为这一
  类人。
  从咬文嚼字上来剖析“酷”字发现,其原本含义并不是指“残酷暴虐”。许慎的《说文
  解字•酉部》载:“酷,酒味厚也,从酉,告声。”可见,“酷”之本意与酒有关,“酒味厚”是一
  个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在中国的饮酒文化中,“酒味厚”往往被认为是好酒。后来“酷”
  才逐渐有了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程度的含义,从而就有了“严酷…残酷”等贬义词的出现。
  “吏”在《说文解字•一部》中载:“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从一”就是要忠于
  一主即君王,即如孔子所说的为官之道“臣侍君以忠”;而“史”的另一解释是“持中正”之
  意,要不偏不倚。概而说之,“吏”就是要对君主忠诚,又不徇私枉法,严格执行政令之人。
  “吏”往往还充当教师的角色,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一项文化措施就是“以法为教,以吏为
  师”;汉景帝也说“夫吏者,民之师也”。“吏”不仅是与基层百姓联系紧密的“治民之人”,
  也是民治榜样,是对百姓起教导作用之人。,由此看出,将“酷”与“吏”结合,其最初本意在
  司马迁看来并不是指残暴、惨酷之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载“民倍本多巧,奸轨弄
  法,善人不能化,惟一切严削为能齐之,作《酷吏列传》。”由此可知,酷吏最初是以法对“奸
  轨弄法”的违法之人进行严格管理的官吏。
  在中国崇尚“人治”的社会中,酷吏的本职是对国君负责。汉武帝时张汤等人的廉平
  成为后世官吏的“仪表”;而无道德仁义可言的来俊臣等人则是被唾弃的对象,他们虽皆
  被称为酷吏,但这种“名同质异”的巨大差异使=者不可相提并论。这也说明了在中国古
  代崇尚礼义教化的儒家思想之下,实行“辅之以法”时要把握“法”的度及执法形式和用法
  的目的、对象。张汤等人的为官执法行为为后世的官吏、执法之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严格
  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不欺下,不媚上,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能与权贵奸恶之人作斗争,
  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同时还要保持自己廉洁高尚的一面。西汉时期的“酷
  吏”为现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执法环境的执法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尤其是随着各种高
  科技犯罪的频繁发生,怎样才能在执法过程中秉持中正,而又不越法度雷池一步,我们应
  从西汉酷吏的执法中总结经验。“执法者首先要持中正,守廉洁,遵法度,才能真正将国
  家的法制落到实处,才能将法制受惠于百姓”,这在崇尚法治,强调政治民主的今日也颇
  具借鉴意义。只有严格执法,执法公正,不恣意更改所依之法的内涵、范围,才能发挥法律
  应有的作用,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法治,也才能真正改善吏治。
  (节选自《从比较中窥见古代“酷吏”政治对现代法治的启示》唐美娟著)
  1.下列关于“酷吏”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酷吏”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期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但“酷吏”
  并不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的官职称谓。
  B.由于各种史料及研究性论文中的错误认识,酷吏在人们的认识中成为贬义词,甚
  至《辞源》都进行了不恰当地解释。
  C.今天的司法机关、政府机关的执法人员大致相当于古代的“酷吏”,“酷吏”含有对
  执法手段达到的绩效程度的描述意义。
  D.一般我们所谓“酷吏”就是指敢于执法、执法严峻、重刑法的官员,《史记•酷吏列
  传》中所记载的官吏都是这一类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酷吏政治的前期与其之后有本质不同,实际上不同时期酷吏的政治表现和内涵也
  有很大的不同,张汤与来俊臣就是证明。
  B.“严酷”、“残酷”等贬义词性是在“酷”后来兴起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程度的含义后
  出现的,原来的“酷”是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
  C.许慎认为,“吏”要对君主忠诚,又不徇私枉法,严格执行政令,他还是民治榜样,
  对百姓起教导作用之人。
  D.由《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载“民倍本多巧,……作《酷吏列传》”可知,酷吏最初是
  严格依法管理违法之人的官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汤成为后世官吏的“仪表”,而来俊臣则是被唾弃的对象说明执法要把握“法”
  的度及执法形式和用法的目的、对象。
  B.酷吏的出现及其发展是随君主专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异的,酷吏的“名同质
  异”的巨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C.崇尚法治,强调政治民主的今日执法者要持中正,守廉洁,遵法度,将国家的法制
  落到实处,将法制受惠于百姓。
  D.真正意义的法治要像张汤执法时期一样,只要执法者严格公正执法,不随意改变
  法律的范围内涵,就能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宁国推官。征授南京御史。
  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
  吾弼疏论竞谪戍之奏请建国本,简阁臣,补言官,罢矿税,不报。山西巡抚魏允贞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