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练习):专题八 文言文(12份)
2-8-1.ppt
2-8-1a.doc
2-8-1b.doc
2-8-2.ppt
2-8-2a.doc
2-8-2b.doc
2-8-3.ppt
2-8-3a.doc
2-8-3b.doc
2-8-4.ppt
2-8-4a.doc
2-8-4b.doc
一、[2015•弥勒模拟]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1~4题。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厌远近不缉之情。”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与融俱征 征:被征召
B.茂辄纠案 案:案件
C.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 举:检举,揭发
D.干犯吏禁 干:触犯,冒犯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等方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B项“茂辄纠案”中的“案”可以利用第3小题的B项来解决,B项对这句话的翻译是“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由此可以得知“案”应是动词,解释为“追究、查办”,通“按”。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
一、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知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答案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二、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答案 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三、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犹 恐 予 之 愚 且 贱 闻 与 见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则 求 夫 贤 而 有 名 位 闻 与 见 之 博 者 而 从 之 问 其 人 之 孰 可 举 者 卒 亦 未 见 焉
答案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四、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答案 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
……
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1)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________部、________部、________部、________部和工部。
(2)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________、________;“花中四君子”是指梅、________、竹、________。
(3)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________,已死的父亲为________,已死的母亲为________,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________。
答案 (1)户 礼 兵 刑 (2)竹 梅 兰 菊 (3)先帝 先考 先妣 先贤
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1)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________;官员到职工作叫________;授予官职叫________;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________。
(2)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________,三十岁叫________,四十岁叫________,六十岁叫________。
(3)我国不少城市有古称或别称,如南京叫金陵,苏州叫________,扬州叫________,杭州叫________,开封叫________。
答案 (1)下车 视事 拜或除 乞骸骨 (2)加冠或弱冠 而立 不惑 花甲 (3)姑苏 维扬 临安或武林 东京
3.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以下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亮被称为“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