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掀高潮艺术<br>
湖北省公安县教学研究室 周崇典<br>
一出精彩纷呈的戏,必定有扣人心弦的高潮,甚至会高潮迭起,成功的课堂教学好应该是这样。高潮戏能让观众精神振奋,感受至深;高潮课会使学生神情专注积极性高涨。<br>
什么是教学高潮呢?所谓教学高潮,是指在教师精心的铺垫、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课堂上出现的学习激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倍增的热烈精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一般来说,处于教学艺术高潮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应是敏感而强烈的:或是因急于想知道结果而凝神思虑;或是因解决了某一重点难题而释然愉悦;或是为有了新发现而惊奇、欣喜;或是为领悟到知识内蕴的情理而激动自豪……此时学生的整个异常“觉醒”和高度兴奋状态,富于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体验。<br>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很大成度上取决于师生的精神状态如何。精神振奋,则效率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甚微。<br>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制造教学艺术高潮呢?一般来说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的高潮是需要精心设计的。一节课的高潮如汤水之达沸点;如足球之神奇射门,它往往需要设计或曰“蓄谋”,它出现的最佳时间,最佳形式等是由教者设计受师生共同制约的。以下几种办法常能奏效。<br>
一、情动心弦的导入。好的开场白有助于活跃教学气氛,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它既可为教学高潮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可以说是课堂高潮的一个有机部分,能够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最后一次演讲》,导入新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学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后,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品格,那么在这篇课文里,我们将进一步领略到先生作为一个革命家的风范。闻先生是咱们湖北浠水人,同学们一定会为我们有先生这样的典范而自豪的。”<br>
这段开场白作为课堂教学高潮的一个铺垫,在于点明闻先生不仅是一个学者,而且还是一个革命家;作为课堂高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则在于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br>
二、直观教具的启导。直观教具(挂图、标本、模型等)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刺激物”,由于视觉形象稳定、鲜明,能给学生以更加直接和强烈的感受,因而运用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形成教学高潮,可以起到其它形象导入不可替代的作用。<br>
在讲授《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时,一上课教师就出示了教学挂图“万人大会堂”,并要求参照课文按顺序口头介绍“万人大会堂”的布局和设施。<br>
这样一来,课堂上顿时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学生们情绪亢奋,看一看课文,再看一看挂图,用手比划一阵,又忙着去看课文……注意力刹时便被吸引到了课文和挂图上。最后,有同学对我说:当时真恨不得长四只眼,两只手看书,两只眼看挂图……<br>
三、逼人期待的悬念。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它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比如《七根火柴》的教学时,有一位教师便有意识的设立悬念。“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是卢进勇,还是无名战士?为什么?这一悬念的推出,便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