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20字。
《老子》五章教案
一、导入语(幻灯片3)
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美国《纽约时报》将《道德经》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首。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思想主张
1、简介老子(幻灯片4)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2、简介作品(幻灯片5-6)
《老子》 又称《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老聃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
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 称《道德经》。
3、老子的思想(幻灯片7-9)
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母”“众妙之门”“万物之宗”。
《老子》论“道”,突出的是“自然”,即把“自然”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
对于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老子强调的是“谦
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意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
三、授新课(整体感知:放录音、学生集读,纠正字音)
(一)分析第一章
(幻灯片10)
原文:道(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或者自然规律,自然法则 )可道(动词,指“言说,说出”意思,犹如“说”),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道(指自然规律,自然法则 ) 。
翻译:道,(如果)能过说出来,它就不是永恒的“道”;
这几句说出了道之特点:
(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
(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