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名师一号·高中同步学习方略】(新课标版)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三【课件+课后撷珍+双基检测】第二单元(14份)
4.doc
4.ppt
5.doc
5.ppt
6.doc
6.ppt
7.doc
7.ppt
单元写作讲练2.doc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doc
双基限时练4.doc
双基限时练5.doc
双基限时练6.doc
双基限时练7.doc

  素 材 点 说
  1.据传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一见,惊叹为“谪仙人”,称其诗可泣鬼神。后被召入京,供奉翰林,受到李隆基的特殊待遇。不过供奉翰林竟是个号称“清秘”而无实权的职位。时值玄宗后期,老迈昏聩的玄宗,不过是利用李白敏捷的才思,为他写行乐词章。在李白看来,这仍是和“倡优同畜”,他一向所抱“辅弼天下”的愿望,当然无法实现。他傲视权贵,在宫中不到两年,便“赐金放还”。
  点说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傲骨便是铮铮的人格。怀揣报国福民之心,心存“辅弼天下”之志的李白,得到“天子亲迎”的至高礼遇,而受到的是“写行乐词章”的任用,其心难展,其志难伸。李白,就是李白。李白有着李白的骨气,他傲王侯,蔑权贵,力士曾为其脱靴,贵妃曾为其捧砚。他“你不用,我便去”,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仰天大笑出门去”,他把他的骨气演绎成一个个精美的故事,挥洒成一首首绝伦的诗篇。他把他自己也铸炼成一位诗仙,更铸炼成一条硬汉。
  2.虽然自隋以来所实行的科举制度,为下层士大夫开放了仕途之路,但是李白所走的却是另外一种道路。他既羡慕张良的从赤松子游又为帝王师,也赞叹鲁仲连的谈笑却秦军,欣赏郦食其的片言下齐城。李白对泥古而不通今,虚伪而迂腐的儒者是十分厌恶的,曾写诗嘲笑他们,讽刺他们,并明白表示,自己和这些儒生决非同道;对汉以来奉以为正宗的儒家礼教,极为轻蔑、鄙视;对孔孟思想带给人们的精神束缚,给予有力的反击。
  点说 他性格中透出的是放荡不羁,他最厌烦的是拘
  ……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解析 本题要求选择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是D。从文章第一段中有关唐诗的文字可知,数量巨大的唐诗作品,反映出唐诗作为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分量;此外文章也直接指出,唐
  ……
  双基限时练(四) 蜀道难
  一、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栈道(zhàn)       饯行(jiàn)
  信笺(qiān)  浅浅流水(jiān)
  B.咨嗟(jiē)  磋商(cuō)
  蹉跎(cuō)  山势嵯峨(cuō)
  C.萦绕(yínɡ)  腥荤(hūn)
  诨号(hún)  荦荦大端(luò)
  D.峥嵘(zhēnɡ)  诤言(zhènɡ)
  挣脱(zhēnɡ)  泉水琤琤(chēnɡ)
  解析 A.笺:jiān;C.诨:hùn;D.挣:zhènɡ。
  答案 B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与秦塞通人烟
  塞:山川险要之地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高标:可作为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C.青泥何盘盘
  盘盘:山路曲折、盘旋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尔:语助词,无意义
  解析 D项“尔”应为代词“你”。
  答案 D
  3.成语中某些语素到今天仍保留着古代含义,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与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海纳百川——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B.匪夷所思——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C.危言危行——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扪心自问——扪参历井仰胁息
  解析 A.同为“河流”;B.同为“不是”;C.前:正直,后:高;D.同为“摸”。
  答案 C
  4.在古诗词中,有的诗句为了押韵,或者协调平仄、或者强调往往要颠倒语序。下列诗句中不具有这种现象、语序正常的一句是(  )
  A.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B.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析 A项“但见悲鸟号古木”应为“但见悲鸟古木号”;B项“又闻子规啼夜月”应为“又闻子规月夜啼”;C项“枯松倒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